抢险堰塞湖的官兵最后撤离,在狂暴的自然面前,他们拼尽了全力。他们问心无愧[新华网军事记者 李刚摄]
在绵阳,士兵翻越四座大山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安全救出。[新华网军事记者 李刚摄]
多难兴邦,是人们熟知的一句话。其实多难也兴军。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救灾中的先锋与主力作用,海内外有目共睹。海外媒体不仅从救灾中重新认识了当代中国,也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
上周笔者有机会到四川灾区,直接采访参与救灾的一些军队单位,包括济南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空军后勤部救灾指挥部与二炮抗震救灾指挥部,在与相关将领、官兵的交谈与实地探访中,进一步了解军队救灾的事迹与特点,也注意到西方媒体对中国军队这次救灾的许多正面报道。
海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军队有偏见,其原因不一而足,总的来说,是从过去的固定的角度看中国军队。近30年来,中国没有与外国的战争,只有在台湾海峡的几次军事演习,引起国际间的注意,这些军演本身是不对外的,西方媒体无从实地观察,因此只能根据中国的军费开支增长以及一些有关中国军事真真假假的信息做文章。一般地说,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抱有敌意。
西方媒体这次对解放军在四川灾区的抢险救灾行动的报道既正面又迅速,开始了解什么是人民子弟兵。大批境外记者蜂拥而入灾区,他们在报道灾情的同时,记录了解放军在余震不断、交通与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奋勇当先,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抢救幸存者,转运受伤受灾群众;他们也记录了解放军抢修道路桥梁,参与抢修电力与供水,清理废墟,防疫,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等临时住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为受灾群众中的学龄儿童设立临时学校,还派出士兵担任教师……这一切都不是事先排练好的,这一切都不是做秀。面对这样的灾难与危机,解放军的表现反映了这支军队的传统,反映这支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