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灾难悄然改变中国和西方世界彼此认知
2008年05月20日 14:18新华网 】 【打印

5月19日,在法国首都巴黎,法国总统萨科齐来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加悼念仪式并在吊唁簿上留言。当日,萨科齐来到这里悼念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希望以此表达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友情和支持。 新华社记者 宋立东 摄

新华网专稿:伤亡惨重的四川强地震震撼了正期待北京奥运的人们。美联社就此发表评论説:这场灾难正在以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式改变中国和世界对彼此的认知,减少了围绕奥运会而起的争议,它有助于缓和中国与西方的“对立气氛” 。 

自从地震发生以来,世界各地的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频道都充斥着对震灾充满同情的报道。中国政府迅速展开抢救,并允许媒体对地震进行史无前例的广泛报道,这使中国百姓和外国人得以共同感受这场巨大的悲剧。

这场灾难使有关北京奥运的负面新闻从报道中消失。外国观众,尤其是西方的观众,与中国人感同身受的程度可能超过了任何时候。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江文然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看到了和解。”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学院历史学家徐国琦说:“地震展现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最好的一面,证明政府和中国人能够携手合作,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法新社则认为,全球对中国大地震的同情可能至少产生了一种始料未及的影响--让北京奥运会前那些批评中国的话题噤声。自今年初以来,中国为奥运会做准备的工作一直受到负面报道的冲击。

中国认为奥运会是展示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好时机。西方则利用中国举办奥运会,就人权、宗教、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对中国提出指责,北京奥运圣火海外传递活动引发大规模抗议,这触发了中国民众对西方的对立。但现在,地震使中国重新夺回了面对批评者的主导权。

香港城市大学学者郑宇硕说:“这有点像9·11事件。

在9·11后人们不可能马上对美国提出批评。在这样一场大悲剧之后,国际社会自然会对中国充满同情。”与此同时,中国对西方的批评也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媒体突出海外捐助者慷慨解囊的热情报道。

北京大学一位学者认为,外国媒体的积极报道和海外对中国救灾行动的赞扬,有助于缓解中西方对立气氛。

英国《金融时报》19日报道,中国在应对几十年来最糟自然灾害,这一惨重的伤亡和中国政府对灾难做出的有力反应,赢得全世界的同情,也打动各方慷慨捐赠。(阿彭)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