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导系统蕴含反卫星潜力 各大国争霸外空
2007年12月25日 09:20人民日报 】 【打印

这一年,各主要国家对空间进一步重视,军事利用的势头在发展,外空武器化的隐忧在增加。

美国2006年10月出台新版《国家空间政策》,强化了空间的军事安全目标,提出确保空间行动自由,拒绝一切可能对美国空间活动构成约束的国际协议,并推动能力建设。俄罗斯一直努力恢复航天大国地位,已经制定了包括《2006年—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和《导弹与航天工业中期发展战略》在内的中长期规划,并在讨论更长远空间规划。欧洲于2007年5月也出台新的空间政策,认为经济与安全日益依赖空间能力,并将应对安全和防务上的需求作为空间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在寻求突破,试图在国会推动新的立法,允许所谓“非侵略性的空间军事利用”,和平利用空间政策正面临被抛弃的危险。印度也非常重视空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间规划,这涉及建立导航定位系统、导弹防御系统、载人登月等领域,试图通过空间力量建设加强其大国地位。

信息支持和战场感知建设是空间攻防的基础,因而也是有关国家空间能力建设的重点。美国在建立完善情报支援空间感知系统方面的努力方向是,一方面努力增加卫星数量,以保证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全球覆盖,另一方面,推动现有系统更新换代。美军正在开发第三代GPS系统,以实现更精确的导航定位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俄罗斯正努力修补其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目前该系统有17颗在轨,但只有11颗处于工作状态。按照计划,到2010年,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星座将增至24颗星,以实现全球覆盖。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目标是30颗星,2012年建成运转。印度也计划部署由7颗静地轨道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并将在2010年前后进行首次发射。

空间攻防能力是实现所谓“空间控制”的关键。冷战时期,美苏发展反卫星武器,包括核反卫、动能反卫和定向能反卫。如今,美国走在空间攻防能力建设的最前沿,空间攻防手段的发展呈现多种形式。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美国加速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名为防御,实际上使用的是进攻技术;名为反导,实际上蕴含着反卫星的潜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及其与盟国的合作,实际上也推动了反导技术和反卫星技术的扩散。

美国目前正在研发小卫星、试验卫星系列、轨道快车、轨道转移飞行器等系统。表面上,这些技术为了卫星监测、卫星防护、在轨服务(如燃料加注)等,但实际上都可作为未来空间攻防的主要手段,包括对卫星实施捕获、推离轨道,致失能乃至物理摧毁等。

进入新世纪,空间的战略和军事价值日渐凸现,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军事建设的目光投向空间。空间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自由、平等、和平地探索与利用是空间造福于各国人民的前提。今天的选择决定空间利用的未来。在空间军事利用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如果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限制,外空武器化和战场化将会成为现实。(人民日报 冰封)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