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以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为目标 牵引军队转型
2010年04月05日 10:26解放军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世界新军事变革持续发生,我军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前不久,胡锦涛主席着眼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把握我军建设的实际,适时提出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今后一个时期军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加快中国特色国防与军队建设转型找到了突破口,为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的这一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军队建设战略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战略指导,科学的战略指导来自于对形势做出新的正确判断,并依据新的正确判断调整战略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军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创新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正确判断国际安全环境,在做出全党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之后,又及时提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思想是:军队建设要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解脱出来,以“精兵、合成、高效”为目标,以百万裁军为标志,走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东欧骤变”、“苏联解体”,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湾战争发生,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江泽民同志对军队建设战略指导思想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军队建设的基点由应对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军之路。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进一步加速,军队建设呈现出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质变期。面对战争样式和战争形态的巨大变化,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进一步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将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走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复合式发展之路。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来临,世界安全环境更加复杂,新军事变革的方向、趋势日趋清晰化。从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信息要素在军事对抗中的核心效应日益显现。同时,我军在改革发展中,经过舆论准备和理论准备,已经基本奠定了转型的基础。然而,军队转型毕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过程,信息化建设从何处着手?军队转型从何处突破?转型路线图如何勾画?发展路径选在那里?战略指导需对这些重大问题做出具体回答。胡锦涛主席在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军队全面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后,又适时提出“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从而,把“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现阶段任务和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具体化了。

毛主席在指挥打仗时有一句名言,要依据战略重心部署战役,依据战役重心部署战斗。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就是当前军队建设全局的战略重心,各部门、各军兵种部队,应当依据这个战略重心,去部署和安排“战役”、“战斗”。

近30年来,我军建设从走精兵之路,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到体系建设,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承前启后,一脉相连的;是继承中的发展,前进中的创新,顺应了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