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基中段导弹拦截系统(GMD)目前已经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地区。(资料图)
中国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解读
文/《瞭望》新闻周刊 特约撰稿武天富(二炮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教授、核战略与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1月11日,中国政府以新华社名义,向世人发布了在境内成功进行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新闻公报,顿时引起了国际舆论媒体的极大关注,各种分析、揣测、赞扬、质疑甚至批评之声纷沓而至,不绝于耳。
中国为什么进行反导拦截试验?反导拦截试验呈现出哪些鲜明特点?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将会带来哪些效应?国际社会应如何理性看待这次试验?从反导拦截试验中应得出哪些重要的启示?发展反导拦截技术的终极目标应指向哪里?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给出合理且可信的回答。
中国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核心目的是为了防御
中国为什么进行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其答案在新华社发表的简明新闻公报中已经作了清楚的交代。即“完全是为了防御”,它并“不针对任何国家”,也没有预设任何背景对象。中国在核领域和导弹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和态度是一以贯之和众所周知的,此次反导拦截试验也未例外,不会因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而发生改变。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长期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并强调积极防御,这就从本质上规定了中国发展战略武器、构建反导系统必然会运用于防御。
鉴于中国在防御系统方面的弱项和欠完备性以及攻防手段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中国有限核力量难以有效抵御未来可能的大规模各类型导弹来袭,客观上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反导防御体系,以便加速积极防御向有效防御,规模防御向体系防御的转变,实现力量与体系间的功能互补,及早夯实战略力量防御运用和反击运用的基础。
从这次试验所采取的手段以及选择拦截试验的段程,也可以看出试验本身具有的典型防御特征,基本是一种完善防御之举、强化防御之为,它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以及任何人构成威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