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歼10] |
70年代的歼-9战斗机虽然夭折,但大量成果被转用在歼-10的研制上。
故事1:上万次风洞试验
上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1970年,宋文骢带领同志们着手某新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三个月后,第一套带鸭翼的高、低速模型风洞试验就开始进行。
为了取得精确的气动数据,设计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宋文骢亲自带领布局专业人员,进驻现场,实行三班倒,边试验,边画曲线,边分析,边修改。
高速试验风洞安装在山洞里,试验现场气温很低,寒气逼人,遇上抽风机出故障,洞内空气不流通,令人昏昏沉沉,大热天还需要穿着厚厚的大衣,试验环境十分艰苦。他们没有退缩,一心扑在方案设计和论证上。
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被成功运用到歼-10飞机的研制中。
1983年冬,歼-10飞机第一期高速风洞试验在四川进行,而低速风洞试验也在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进行。
一年之中,宋文骢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转战在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绘制曲线、结果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的设计试验中。疲惫和伤病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亲情和思念没有让他们留恋忘返。在一年的时间里,为选定气动布局方案,他们完成了两轮试验,如此快的速度在国内自行研制的型号中尚属首次。
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式气动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
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
同年7月,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正是有了上万次的风洞试验,有了百万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正是他和同志们无数次面对试验曲线苦思冥想,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外国空军高级军官零距离参观中国歼10战机(组图)
- · 副总设计师:歼10将继续改良 研发步伐不会停止
- · 南空航空兵某团歼-10战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
- · 港媒:“空警-2000”拥有美俄尚未使用的高技术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