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大飞机]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徐英 曹欣欣
30%的国产化和50%的“肥牛扒”
据中国商飞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预计将在2014年首飞、命名为“C919”的首型国产大飞机,将定位于150座级(座位数覆盖130到200个座位),确定其标配为168座。
这样一架大飞机将由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有数千家配套供应商生产,如此庞大的产业链机会不只让一个王水福动心。
今年2月19日,70多位上海民营企业家集体造访中国商飞。这次访问最终变成了这些商人对各自的电子、新材料、计算机、电缆、照明、精密机械等产品进行推销的营销路演。
“各地民企都很踊跃,但这次可能只有少数几家能够入围,并且只会负责一些配件的生产。”
商飞的一位知情人士解释说,“因为大多数民企此前都没有为大飞机标配的先例,中国商飞对民企的开放会一步步来。”
受制于国内制造能力不足,大飞机的大量制造环节看来仍需要求助于全球。中国商飞总经理张庆伟之前表示,大飞机项目中,国产化率要达到30%。
“我们目前已经完成首飞的支线客机ARJ21—700,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由于国内产品暂时达不到技术要求,因此国产化率很低。”张庆伟解释说。
公开资料显示,大飞机项目此次提供的工作包,主要包含两类:
第一类是“系统设备工作包”,包括飞控、航电、电源、照明、APU、动力装置、起落架、液压、机电综合、空气管理、燃油、防火等系统和设备。
曾从事ARJ支线飞机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周济生介绍说,按照国际业界通常的情况,如果制造一架波音787需要花费80-90亿美元,那么系统设备工作包就占50%以上,也就是40-45亿美元。而其中发动机系统又占系统设备工作包费用的一半,即20亿美元左右。
正是在占整个飞机造价50%的系统设备这块蛋糕上,我国尚不具备独立标配能力,如果要实现国有标配,需要与其他国外企业合作。
“支线飞机的全球招标模式,就是大飞机的摹本。”6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郭励弘对本报记者说。
“自主研发和全球招标并不冲突。”6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对本报记者说,自主研发的周期长,赶不上大飞机项目的进程。即便是我们研发成功了,也只能是采取逐步的部分替代,还是要用到国外的成熟产品。”
大飞机项目的第二类工作包是“机体结构工作包”,包括雷达罩、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中后机身、翼身整流罩等。
这部分机体部件和材料则需要花费整个飞机造价的25%,即20亿美元左右。“国内供应商将主要集中在机身制造这一块上,也就是分享整机造价的这25%。”周济生说,其他如管理费、劳动力成本等瓜分了另外的25%。
盛宴中的大飞机拼图
那么,将在5年后飞上蓝天的国产大飞机,最终将由哪几只手合力打造而成?
整合各供应商迄今公布的信息,我们可以还原出这样一幅大飞机拼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作者:
徐英 曹欣欣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