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返回式卫星曾掉入沱江中 搜寻8天8夜方找到
2009年07月03日 08:02解放军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直面挑战攻克难关

航天领域历来是高科技“盛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要想领取“太空俱乐部”的入门券,必须靠实力说话。

20世纪80年代,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回收一颗卫星一般需要3天,还要动员着陆区域的广大群众帮助寻找。

着陆场站官兵至今记得1984年的那次卫星回收任务:眼看着返回舱从天而降,却被一股气流卷入滔滔沱江。当地人武部征调了上百条渔船,并组织水性好的渔民潜入江中拉网搜寻,历经8天8夜,终于在下游几公里处把返回舱打捞上岸。

营造神舟飞船着陆的港湾,要求的条件更高,遇到的挑战更多,而且人命关天,容不得一点差错。

飞船要回家,天公须作美。只有飞船着陆时段风速低于10米/秒,指挥员才好下决心。站长贾书贵说,按要求必须提前若干天精确预报着陆区域、着陆时间两小时以内的风力风速。

为了攻克浅层风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高级工程师王永升带着6名战友奋起攻关,他们访专家、查资料、搞测量,白天晚上想的都是一件事。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后来干脆把铺盖搬到了设备车上。

天机难测。他们从30年浩如烟海的气象资料中,梳理出浅层风的变化规律,使预报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

概率只是概率,而气象台台长李永辉基于科学、胆识和与老天爷的那份默契,就敢拍着胸脯保证。神舟五号飞船回收前8小时,主着陆场上空实测风速达到18米/秒。任务总指挥部一次次打电话询问到时风速会不会降下来?李永辉果断回答:“请首长放心,飞船着陆时风速肯定会降到3~5米/秒”。

果然,在飞船回收前两小时,着陆场区内风轻月明、星光灿烂,完全满足飞船回收的气象要求。

执行神舟六号任务,他们提前6天准确预报返回时段的风向风速。总装首长称赞他们为飞船返回选择了一个“金色窗口”。此役,李永辉因为“料天如神”荣立一等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赵波 辛士红 马璟 宗兆盾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