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直升机] |
中国在四川地震后购进了两架米-26直升机。图为今年4月份一架米-26直升机参与黑龙江伊南河林场救火。记者 王松/摄
一年之后,中国航空抗灾救援体系建设已经热火朝天,与此同时,在更大范围的救援应急机制建设上,中国也交出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北京 这几天,成都记者林振海注意到这样一条尚未确认的新闻线索:在临近去年地震救援中米-171直升机失事一周年之际,在直升机失事的地方,当地人会组织一场纪念活动。
事实上,失事直升机所在成都军区陆航某团创造了抗震救灾5个第一;但是,在任务艰巨的四川地震救援工作面前,中国现有的救援用直升机显得捉襟见肘。人们在为烈士牺牲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为另一个“意外”所焦虑——中国为什么还不是一个直升机研发强国?
这种焦虑不仅在于民间。处理唐家山堰塞湖的时候,中国不得不向外国租用米-26直升机,“这很刺痛我的心”,去年冬天,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向同学们如是讲述他在汶川地震中的感受。
庆幸的是,一年之后,人们已经能从中国航空抗灾救援体系建设中看到希望,与此同时,在更大范围的救援应急机制建设上,中国也交出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航空抗灾救援体系扶摇直上
据悉,汶川地震后中央领导对直升机的发展做了重要的批示。
陆航研究所前所长尹万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们通过购买、中外合作等形式已形成了初步的直升机研发格局,在直-9、直-11等轻型机方面已具备国产化条件,目前正与欧洲合作研制中型多用途直升机Z-15,至于像米-26那样的重型直升机还需要长期的技术进步,至今全球也仅俄罗斯具备生产这种重型直升机的能力。”
据悉,欧洲直升机公司在4月21日宣布,与中国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合作研制的首架中型多用途直升机Z-15将在年底试飞,该机将填补国内6~7吨级中型直升机的市场空白,承担起通用运输、近海支援、搜索救援、海洋监测、紧急医疗救护等重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 · 中俄商谈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 军方专家全面解读
- ·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一架卡-27反潜直升机坠海
- · 英国海军“未来山猫”直升机正式命名为“野猫”
- · 新型CH-47F“支奴干”直升机部署美军第82空降师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