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空军首批24架苏-27战斗机已接近退役
2009年04月09日 10:00东方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苏-27]

1990年代初期,在苏霍伊共青城飞机厂为中国生产的苏-27SK战机。

东方网4月9日消息:美国军事新闻战略网日前刊文指出,中国空军于1992年装备的首批24架苏-27战斗机已接近使用寿命的极限,将有可能陆续退出现役。

中国于1990年与前苏联签署了购买24架苏-27战斗机的协议。1992年6月,首批12架苏-27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飞抵中国。同年11月,剩余的12架战机也由KnAAPO机场飞抵中国。

自这些战斗机编入中国空军装备序列以来,它们的平均飞行时间均已接近或达到5000小时,而苏-27的设计使用寿命正好是大约5000小时。

与西方国家生产的现代化战斗机相比,使用寿命较短一直是俄制战斗机的一大缺陷。例如,诞生于1970年代的米格-29的最初设计使用寿命只有2500小时,即使在经过大修后,也只能延长至4000小时。而美国F-16战斗机的使用寿命却有4000小时,在更换某些老化部件后,其使用寿命可延长至8000小时。此外,美军A-10攻击机的使用寿命也可由8000小时延长至28000小时。

由于意识到了自身战机的这一缺陷,前苏联的设计人员才在研制苏-27的过程中将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作为重要课题之一。得益于这一理念的变化,才使得仅晚于米格-29数年诞生的苏-27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至5000小时。

中国的每架苏-27战斗机均配备有两名飞行员(各国均采用相同的配备模式),他们每人每年的飞行时间均在120-130小时。这一指标要明显低于西方飞行员。

从1992年至2002年,中国总共从俄罗斯进口了76架苏-27,其中,苏-27SK型36架,苏-27UBK40架。此外,俄中两国还在1996年12月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整个合同总额估计为25亿美元。

根据合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将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年产约14架),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由中国航空工业根据俄罗斯转让的全套工艺文件自行制造,但俄方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等。(春风)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