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启示:须改变人口大国直升机小国的局面
2009年03月11日 09:47环球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直升机]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9年3月9日,中航工业大厦一间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航空界院士专家和政协委员就航空救援体系建设以及低空空域开放的建议开展交流研讨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出席会议的有总参谋部陆航装备部原副部长、少将刘国华、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孙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中原应急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航空专家刘世江、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张聚恩,会议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经理部副部长付明耀主持。黑龙江代表团张洪飚代表和科技界政协委员孙聪主要牵头发起《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航空抗灾救援体系建设前所未有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5·12震灾大救援对我国航空救援的深刻启示

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军地各部门迅速调集力量,全力展开抗震救援;其中,航空救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国家地震救援队和国际专业救援队表现出色,当一名又一名幸存者从废墟下成功解救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不屈生命的感动与震撼,更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救出更多的人员?

应该指出的是,这次地震大救援暴露出航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救援装备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建设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关注与期盼。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统计资料,在一般年份,全国受灾人口约2亿,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0亿元。除自然灾害外,我国的各类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制约因素。在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中,航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世界许多国家最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

人口大国、直升机小国的被动局面

我国目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与灾害和事故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亿万人民的热切期望不相适应。其中,又以直升机问题最为严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已经超越美国,登上了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但直升机的状况堪忧。目前全世界共有4万余架直升机,其中民用直升机约2.4万架,平均每百万人拥有近4架,而我国2007年底在册的民用直升机只有124架,平均每1200万人才拥有1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7;如按国土面积计,我国每10万平方公里1.3架,为西方八国(美、俄、加、澳、英、法、日、德)平均水平的1/50,也仅为巴西的1/7。所以,尽快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增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已刻不容缓!

会议上,总参谋部陆航装备部原副部长刘国华少将指出,我国目前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数量非常有限、严重不足,除了民用的124架,军用的也只有一二百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距甚远。

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建设大国强国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应对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张洪飚代表和科技界政协委员孙聪等提出两点建议。建议一:由国家发改委主持制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设立“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发展”和“航空应急救援保障条件建设” 两个专项,列入当前拉动内需、促进自主创新的国家财政规划。建议二:由公安部牵头,联合国家地震局、交通部、卫生部和军队组建专门的航空救援队伍。

更多内容阅读登陆环球网(www.huanqiu.com)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