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20日电(记者 刘永华、白瑞雪)5处伤口,至今仍未痊愈。
这是90公里的徒步跋涉之路,在51岁的李亚洲身上留下的深深的痕迹。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最大的地震,让“汶川”这个地名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通讯和道路的中断,使震中变成“孤岛”,汶川县城生死未卜的人们,揪着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心。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正在阿坝军分区检查工作。短短半个小时后,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阿坝军分区官兵85人、医疗小分队10余人,集结民兵200余人,从马尔康向着震中汶川挺进。
“救灾和打仗一样,快速反应是第一。”李亚洲明白,他走进的是一场在某种程度上比枪林弹雨更为激烈的战斗——除了刚刚发生的天摇地动,他几乎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
当晚9时,当部队乘车行进至距理县县城32公里的古尔沟镇时,道路严重阻塞损毁。“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刻也不能停留。”得知道路短时间内难以打通后,一贯决策果断的李亚洲做出了一个他从军36年来最为果敢的决定:步行,不管前面是乱石,还是泥泞。
队伍根本不需要动员。当李亚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全体官兵都明白了指挥员的决心。
那是一个暴雨大得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的夜晚。在持续的余震中,官兵们靠着微弱的手机光亮纵队前行,左侧是悬崖,悬崖下方是咆哮的岷江水,右侧是不断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有的路段,官兵们只能从公路防护栏外面仅一尺多宽的边缘通过。好几次,所有人员通过不到两米,泥石流就淹没了他们刚才走过的地方。
飞石击中了他的帽檐,砸到了他的腿部。李亚洲摔了七八次,摔了,爬起来又走,衣裤都被血染红了。
同行的阿坝州州委副书记陈贵华几次劝他停下来休息,途中遇到的老百姓也多次警告说前面危险,李亚洲仍不改初衷。“汶川情况未明,我们必须马上赶到。”他说,“部队急行军不能歇,否则一坐下就不想走了。”
“每一秒钟都有危险,李副司令员却一点都没有犹豫。现在回头想想,如果不是他走在最前面,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完那么艰险的路。”省军区后勤部战勤处参谋屈明回忆说,“经历了那个晚上之后,我们眼里再也没有其他的困难了。”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