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八电 题:军方直面媒体 举行一场实实在在的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 张朔
十八日,汶川大地震第六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第六次抗震救灾发布会。军方将领首度在这里直面中外媒体,陈述解放军、武警部队抗震救灾进展。举行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闻发布会。
中国国防部首位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第一次公开亮相,自今年初国防部正式设立新闻事务局的消息披露以来,谁将执掌中国军方发言人的话筒,一直是媒体追逐的悬念。但今天,在已有数万人遇难的残酷天灾面前,新闻噱头备显苍白。
这是一场不虚夸的发布会。
胡昌明首先公布几组数据:
截至十八日中午,据不完全统计,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十一万余人,涉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二十余个兵种;出动各型飞机一千多架次,开出军列九十余列,动用大型运输车、吊车、冲锋舟等各型装备十一万台,派出一百余支医疗队、防疫队、心理应急干预队,发放食品、药材、帐篷等三百多万件。此外,全军官兵迄今已捐款一点六亿多元人民币;从废墟中挖掘被埋人员两万多名,救治受伤人员三万余名,转移安置受灾民众和游客二十余万人。
军方用事实说话,显示了六天来作为中国抗灾救灾绝对主力所发挥的作用。
这是一场不回避质疑的发布会。
当有记者尖锐指出,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有些军队和武警战士徒手或用简易工具进行挖掘,是否表明军方救援能力不足时,来自总装备部的马改河大校坦率表示:记者提出的问题,在抗震救灾初期“确实存在”。
他说,地震发生后,全军紧急向灾区输送装备。但受道路被毁和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大型工程机械和装备器材一时难以及时送达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手拿肩扛,携带简易器材徒步开进。随着道路抢通和天气好转,大批工程机械、装备器材源源不断地送往一线。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科学救援问题,马改河也特别说明,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军方始终坚持科学施救,注重发挥专业队伍的救灾作用,运用特种救灾设备,动用卫星实施救灾,提高救灾效率。
这也许不是寻常意义上“精彩”的发布会。
但会场之外,在这次汶川地震大营救之中,军方在恶劣复杂的条件下实施了空军史上同时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反应速度最快的非作战空运行动;震后短短十四分钟内,军方第一支救援队就向灾区出发;有的官兵自己多位亲属遇难,还是坚持在一线救援。
因此,尽管有一些质疑,今天在发布会场上站起的,无疑是一支令人敬佩的能战、仁爱之师。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