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驱逐舰] |
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退出现役,移交海军博物馆
2007年11月13日上午,38岁“高龄”的“济南”舰(舷号105)披红挂绿,静静泊靠在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军港码头。
像一位功勋卓著、历经沧桑的老兵,今天,老兵就要退役,告别它征战了36年的万里海疆了。
曾经战斗在这艘功勋舰上的水兵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年轻的士官、担当重任的军官、白发苍苍的老舰长……他们齐聚在105舰上,送别这位曾经朝夕相处的老战友。
上午10时整,退役移交仪式开始。
某驱逐舰支队总工程师许玉国主持仪式,这位和105舰打了多年交道的装备专家,奉命宣读了105舰退役调拨的通知。退役后的105舰将交付青岛海军博物馆展览,其晚年将用另一种方式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支队装备部部长郑林与海军博物馆张弋处长在舰艇退役交接书上签字互换,官兵们的眼角湿润了。从此时起,105舰正式退出人民海军现役。
抚摸着导弹发射架,望着略显斑驳的舰体,被邀请来参加仪式的105舰首任舰长刘子庚感慨万千,时光仿佛又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里程碑意义的诞生
上世纪60年代,驱逐舰已问世半个多世纪,但在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里,还没有一艘国产驱逐舰。我们引以为荣的仍然是从前苏联进口的“四大金刚”:“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
1968年,我国开始设计制造自己的第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105舰。
1970年,原“长春”舰舰长刘子庚被任命为105舰舰长。刘子庚带领一帮人赶去船厂接收新装备。望着船坞里威武的战舰外形,大家欢欣鼓舞。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局势,战舰上的装备仪器无法到位。他们主动协助科研和生产单位到各地去催接装备,力争让战舰早日下水。
那年冬天,机电部门3名官兵去哈尔滨押运主机,正赶上历史上少有的严寒,气温达到零下41摄氏度。官兵们带的馒头和水都冻成了冰疙瘩。由于火车抛锚,两天两夜的路走了八天七夜。当主机运到船厂时,极度疲倦使他们昏睡了好几天。
就这样,要图纸,催仪器,接装备,105舰舰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105舰的诞生,在我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
现代化的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当时大部分舰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教员,我们就利用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到舰上安装和调试的机会,请他们讲课。”舰员们学习的热情让刘子庚至今记忆犹新,“大家半年学完了正常3年学习的内容,总长度50多公里的管路、900多个阀门,战士们硬是全部记熟背了下来。”
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很快,105舰舰员不但可以熟练操纵舰艇,而且编写出各种条令制度,摸索出一套管理新型驱逐舰的方法,为后续舰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新闻
作者:
张建 姜祥杰 于文献 李德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