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舰爆炸起因只剩“触雷说” 其他原因多被排除
2010年04月03日 10:44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 【打印共有评论0

韩国“天安”号护卫舰于3月26日晚,在黄海海域突然爆炸并沉没。美国国务院仍说:“除‘天安’号船体自身原因外,不认为有其他因素存在。”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3月29日表示,“天安”号爆炸可能是因触及朝鲜水雷造成。朝鲜官方3月29日发表声明称,韩国正在借机发动反朝心理战,这些举动将引发“不可预测的结果”。

搜救中发生一死一伤

据韩联社3月31日报道,韩国海军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沉没海域的浪高超过两米,无法进行搜救工作。一旦天气好转,将继续搜救。”而在3月30日,一名在“天安”舰舰首进行潜水工作的海军特战队队员,突然失去知觉,被送上附近的美军战舰,然后紧急转往医院,但在治疗过程中死亡。据悉,这名准尉当天上午参加了设置绳索的潜水小组,因不敌现场的高速水流和水压而遭遇不幸。此外,另一名海难救援队(SSU)队员也在潜水过程中昏迷,所幸经治疗后并无大碍。

“天安”号海难发生后,韩国总统李明博立即指示“不应放弃任何希望”。在3月30日上午,李明博专程前往事发海域。他乘直升机从总统府启程,抵达指挥搜救的军舰上听取海军汇报,并会见了失踪者亲属,随后前往白翎岛上的海军陆战队第6旅团视察。韩国总统府发言人朴先圭,形容李明博此行“相当危险”。因为沉船地点就在朝鲜岸舰导弹和海岸炮射程内。驻扎在长山尖的朝鲜军队距白翎岛仅13.1公里,“朝鲜可以观察到李明博总统的全部行程。”

“天安”号舰长逃生受谴责

由于事发海域复杂多变的气象和海流状况,尽管韩国军方投入空前规模的救助力量,但到现在,46名失踪者生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许多韩国民众和媒体,特别是失踪者家属,正由焦急等待变为绝望和愤懑。

据韩国《中央日报》3月29日报道,“天安”舰沉没时,在舰首部位的舰长等军官们被救,而在舰尾部分的46名士兵和副士官失踪。韩国联合新闻电视台3月28日上午披露,为安抚失踪者家属情绪,韩国海军3月27日下午举行说明会,邀请“天安”号舰长崔源一介绍情况。部分失踪者家属当场大骂他是“骗子”,并对其弃船而逃的行径表示不满。情绪激动的群众还砸破他所乘坐车辆的挡风玻璃以泄愤。

《朝鲜日报》3月30日报道,失踪者家属和媒体记者在3月27日下午聚集到韩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门口。失踪者的家属们不顾士兵阻止,从第二舰队司令部正门进入,军方惊慌失措,一名士兵竟然用步枪瞄准家属,导致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在韩国几大网站上,网民留言称:“把枪瞄准失踪者父母太过分了”、“这是国民的军队吗”、“谁还能相信军队,并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兵”……

“触雷说”似乎更可信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3月29日说:“除(‘天安’号)船体自身原因外,我们不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存在。”《朝鲜日报》分析说,美国是根据事故发生前后的朝军动向等因素,作出上述结论的。美联社3月30日报道,在3月29日的韩国民主党紧急对策会议上,韩国军方提交的报告列举了几种可能性:鱼雷攻击、弹药库爆炸、水雷攻击、触礁沉海。

对这4种原因,各界都有不同分析。有人认为,朝军凭借老旧型号的潜艇或半潜艇近距离施放鱼雷,而不被韩国海军发现,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舰上弹药库爆炸,《朝鲜日报》分析说,首先,获救官兵大多在腰椎或颈椎、膝盖等部位受伤,而无人被烧伤。其次,从常识来说,在舰上弹药库中,用于引爆的雷管和炸药必须分开放,发生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该舰搭载12枚深水炸弹,虽然深水炸弹爆炸后足以把舰艇炸成两截,但深水炸弹只有在水下一定深度受水压激发才会爆炸。综合这些分析,似乎能排除舰上弹药库爆炸的可能性。

至于触礁说,也缺乏有力佐证。因为事发海域贝壳大量堆积,不像岩石那么坚硬,即便是触礁也不会让舰艇有这么严重的损坏。

这样一来,只剩下“触雷说”比较可信了。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3月29日表示:“朝鲜水雷完全有可能漂到韩国海域,‘天安’号爆炸也许是触及朝鲜水雷造成。”他同时说,军方和政府从未排除朝鲜介入此事的可能性。一旦证实朝鲜与此事有关,韩军将立刻采取报复行动。而朝鲜官方3月29日发表声明称,韩国正在借机发动反朝心理战,这些举动将引发“不可预测的结果”。

“天安”号舰长崔源一则万无一失地说,该舰爆炸原因是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击”。想弄明白事故缘由,还得等打捞出船体后,根据撕裂口的朝向判定。如果撕裂口向外,可能是由内部爆炸引起;裂口向内,则应是受到外部强烈撞击引发。

参考资料 水雷今昔

水雷作为一种传统的水中爆炸性武器,具有隐蔽性好、布设简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被视作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最好武器之一。

水雷的种类繁多,包括传统的触发水雷、磁性水雷、磁感应水雷,以及新式的音响水雷、水压水雷、磁-声-水压联合型水雷、陆上遥控水雷、自航式水雷和软体水雷等。广泛被运用的磁感应水雷,是利用舰船通过水雷上方时,移动的舰船磁场使水雷上的感应线圈产生电流,接通起爆电路使水雷爆炸。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软体水雷,是以软体橡胶或塑料袋囊代替传统的硬式雷壳,用液体炸药取代固体炸药,它们可“随波逐流”,从而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也增大了扫雷难度。(特约记者 郭陈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