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维吾尔族阿訇的斋月一天
2009年08月29日 23:26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29日电(记者 秦交锋 关俏俏 李建华)清晨5点钟,66岁的维吾尔族阿訇尼亚孜哈日·阿吉准时起床,洗漱完毕,赶在6点钟太阳升起来之前把早饭吃完。虽然已上了岁数,身体也不太好,但在斋月里,阿訇还是会在太阳落山之前严格斋戒。

尼亚孜哈日是新源镇别斯托别村则新路清真寺的阿訇,也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据尼亚孜哈日介绍,来则新路清真寺礼拜的穆斯林群众近千人,其中80%是维吾尔族,其余的还有回、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兹别克、东乡、撒拉等族。则新路清真寺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清真寺,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清真寺。

虽然大半天没有进食、喝水,但是记者下午见到老人时,他依然精神矍铄、笑声朗朗。“斋月里的生活一般比较规律,早上5点起床,一天做5次乃玛孜,晚上12点睡觉。但是,今年的斋月比较忙。”尼亚孜哈日说。实际上,自从“7·5”事件发生后,尼亚孜哈日的生活就变得忙碌起来。

从县政府听取了“7·5”事件的真相后,尼亚孜哈日就一直借助各种机会向穆斯林群众宣讲。7月21日的主麻日,阿訇还组织各族穆斯林群众签名反对民族分裂行径,呼吁大家热爱祖国、搞好民族团结。“签名的有近300人,来礼拜的穆斯林群众,只要会写字,大都积极签了名。”阿訇自豪地说。

尼亚孜哈日在则新路清真寺当阿訇已有18个年头,附近的穆斯林他几乎都能叫上名字,每家的情况也都了然于胸。平时走在街上,穆斯林群众都会主动向尼亚孜哈日问好。如果哪家的小伙子不学好,在清真寺或者大街上遇到了,尼亚孜哈日都会把他叫过来训话。

按道理,穆斯林群众每天从早到晚要做5次乃玛孜,但因为白天要下地干活,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参加晚上10点钟的一次。“7·5”事件发生后,尼亚孜哈日每晚都特意针对年轻人,结合《古兰经》以及亲身经历进行10分钟左右的民族团结教育。

记者在29日晚10点多来到清真寺时,尼亚孜哈日刚刚开始讲经。“现在的日子多好,种地不用缴税还有补贴,上学不用交费,要知道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旧社会很多人从生到死,都没有进过县城;现在柏油路修得这么宽阔,很多人还开上了汽车。旧社会穿的是麻袋片子、吃的是苞谷面馕,现在吃的穿的什么都不缺,这样的日子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吗……”尼亚孜哈日讲道,“‘伊斯兰’的意思就是‘安静’,各民族之间不要闹,要相互团结……”

尼亚孜哈日的声音洪亮,大厅里的穆斯林群众凝神倾听,一些人还不时点头认可。礼拜结束后,记者遇到19岁的牙尔买买提。他说:“阿訇今天用《古兰经》上的道理解释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听后我心里敞亮多了。”

晚上11点多,礼拜结束,一天的工作也忙完了,尼亚孜哈日迈着匆忙的步伐向家中走去。明天,太阳升起,尼亚孜哈日将迎来又一个忙碌的日子。

尼亚孜   阿訇   斋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秦交锋关俏俏李建华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