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研团队为神舟七号首次出舱活动保驾护航
2008年09月29日 18:41新华网 】 【打印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俞铮)中国科学院的新材料试验、空间环境和空间设备研发团队不断进行技术提升,为刚刚胜利完成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以及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保驾护航。

舱外航天服试验舱液氦系统项目负责人欧阳峥嵘29日说,舱外航天服在被带上太空之前,已在地面试验舱里经过无数次性能检测。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要模拟真实的太空环境,具备辐射、高真空、超低温等极端条件,再将舱外航天服放置其中,检验各方面性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起承担试验舱液氦系统的研制,以保障试验舱内低温和高真空的模拟环境。这是中国首次将液氦系统引入空间模拟试验。

身为合肥物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的欧阳峥嵘说,在舱外航天服试验舱内模拟太空的低温和高真空环境并不容易,最困难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在试验过程中会释放部分气体,如果不迅速抽走这些气体,会影响试验舱的真空度,从而导致试验舱的环境改变。液氦系统就是为了保障试验舱内低温和高真空模拟环境而研制的,整个液氦系统在零下269度环境下工作,使用液氦作为冷源,将释放出的气体在极冷条件下迅速固化,保证了真空度,同时模拟了低温的太空环境。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承担了为飞船提供空间环境预报保障的任务。

自今年4月起,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始向有关部门提供飞船发射的空间环境安全期预报,至发射前共提供了14份安全期预报,为飞船发射窗口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9月25日,当神舟七号顺利发射升空后,预报中心随即进入全天候保障状态,预报员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空间环境状况,每8小时进行一次在轨空间环境预报,并根据飞行计划安排,按时段提供了飞船在轨、航天员出舱和伴星试验的空间环境预报。

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确保安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出舱活动和舱外摄像特别研制了出舱活动灯。从安装在飞船外的摄像机传回的地影区舱外图像显示,27日下午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时,出舱活动灯工作正常,效果良好。

浏览更多科技资讯,欢迎点击新华网科技频道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俞铮   编辑: 陈国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