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阿波罗11号载着三名宇航员,第一次成功让人类登陆月球。很少人知道,这个已经家喻户晓的航天行动差一点失败!40年后,曾经参与那次著名航行的人和我们一起,缅怀那段历史,探访从未对外公开过的细节,了解这次伟大的行动背后,曾经隐藏着怎样的重重危机。
1969年7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早晨的宁静。这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00吨TNT炸药,它预示着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尝试的开始―人类将第一次登上月球。“升空,已经升空了!”7月16日,距离起飞4小时。阿波罗11号的机组成员在为第一次登月行动做准备。
尼尔·阿姆斯特朗,巴斯·奥尔德林和麦克·科林斯在吃起飞前的最后一餐,随后他们将最后一次检查宇航服和装备,表面的平静之下气氛异常紧张。就在发射平台上,技术人员正紧急抢修土星5型火箭的一个故障。土星5型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箭,装有100万加仑的易爆燃料,但此时却出现了燃料泄漏。在它下面120英尺的地方,技术人员仍在检修一个输送氢燃料的泄漏的阀门。土星5型火箭之前一直有燃料泄漏的问题,发射台上的一粒火星,就会摧毁整艘火箭和宇航员。
吉恩·克兰茨是这次任务的飞行主管,他当时一直看着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钟表:“航天计划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进行,何况我们还要把三个大活人放在这些高爆燃料上。我们是在与时间竞赛。而随时面对危险,正是航天计划的组成部分。”
这枚火箭必须按时发射。为了完成约翰·肯尼迪总统的梦想,阿波罗计划的成员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我每天工作20小时,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星期。工作相当紧张,甚至可以说疯狂。”还有2小时33分45秒,解决燃料泄漏问题的时间所剩无几,美国宇航局决定一边让宇航员登舱一遍继续维修。
时间慢慢流逝,技术人员似乎用特殊的活动扳手解决了液氢燃料泄漏的问题。宇航局决定准许阿波罗11号按时发射升空。机组人员对燃料泄漏并不担心,而且他们相信,安全系统能够应付几乎所有突发情况。“当时我们都觉得有99%的机率能够安全返回。我们会遇到很多危险,但如果真的出现了突发事件,我们也有很多机会中断任务。”宇航员最后得到通知,如果燃料泄漏导致引擎在点火的时候失效,他们的座舱将会被弹射到远离火箭的安全地点。
事实上,在登月计划实施的前一年,在几位美国宇航局官员看到的备忘录中,并没有列着什么逃生计划。备忘录表明,在起飞后的最初两分半钟里,如果出现问题,地面人员将无法挽救宇航员们的生命。因为发射中断系统在探测到灾难性故障后,会需要两秒钟来启动逃生系统,如果在发射初期火箭一个引擎熄火,箭体会在半秒钟内解体,地面人员根本无法把宇航员从火箭顶部解救出来。宇航员对此一无所知。
“点火程序启动。”“6,5,4,3,2,1,0。”“所有引擎启动。”“升空,已经升空了。”
巨大的引擎能提供2.2亿马力的动力,声音比500架巨无霸喷气飞机起飞时的声音还要大。但机组成员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噪音:“我们都没有听到或感觉到导引擎点火所发出的噪音和震动,我们甚至很难判断出起飞的确切时刻。只是听到了倒计时,听到他们下达的点火命令,看见计算机开始不断变换数字。除了这些之外,凭感觉根本不能判断什么时候起飞。”
点火两分半后,阿波罗11号巨大的一级火箭让宇航员达到了6200英里的时速,一跃飞上了35英里的高空。随着燃料的耗尽,爆炸性阀门抛开一级火箭,二级火箭随即点燃。巨大的火箭载着宇航员直冲云霄。
当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任务控制中心把阿波罗11号送到100英里的高空时,火箭已经离开大气层进入了地球轨道。前10分钟乘坐火箭的超强速度感和刺激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太空的平静。
在阿波罗飞船的飞行过程中,飞船与地面保持着频繁的通信往来。所有信号在一起,声音混乱不清。一个误解就可能导致灾难,这使得从最初级的技术人员到飞行主管的所有人,都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宇航员们在三天内飞行了20万英里,不过任务控制中心忽视了宇航员传回的一个意思含糊的信息:“谁知道S-IVB和我们的相对位置”,这表示宇航员要求了解S-IVB即最后一级火箭的位置,可两天前,它已经被抛掉了。另一个奇怪的问题也使他们感到异常不安,而且这个问题发生在飞船的内部。
宇航员巴斯·奥尔德林回忆:“我记得,在开始的时候我有些困倦,很想睡觉。可突然间我在某个地方看到了一道闪光,等我转过头来,闪光又消失了。我吓了一跳,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有东西进到了飞船里。于是我问他们两个,尼尔对我说看到了,而且是上百次。”
这些闪光比不明飞行物更让人担心。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任何东西把飞船穿透都会造成灾难。返程时,奥尔德林向美国宇航局报告了这种情况,最后的结论是那些是高速重粒子,能够穿透飞船甚至人体,对神经细胞和脑细胞形成潜在的伤害。不过只有长期暴露在这种粒子之下,人体才会出现真正的损伤。科学家今天仍然不知道长期暴露在重粒子下人体究竟会有怎样的伤害。阿波罗11号在重粒子不断的轰击下继续飞行。
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宇航员开始为这次旅行中最危险及最难以预料的部分做准备。飞行控制人员通常都很健谈而且总喜欢讲笑话,但是那天,所有人都表现得异常严肃。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空80英里处盘旋。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奥尔德林在飞船分解之前进入了登月舱,科林斯一个人在主控舱里。
很多人都认为,这艘被称为鹰号的登月舱是工程方面的奇迹,但只有任务控制中心明白,在它超前的工程设计背后,有一些极大的弱点。登月舱在满载的情况下重量也只会稍稍超过33000磅,座舱的舱壁非常薄。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减轻重量。所以宇航员们要相当小心,不要让任何尖锐的东西把它刺穿。
问题出现了。就在飞船从月球背后绕出的时候,跟踪数据显示飞船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航官史蒂夫·贝尔斯叫道:“飞行中心,我这里已经达到中止行动极限值的一半,我们好像失去视向速度了。”就在贝尔斯说已经达到中止行动极限值的一半的时候,地面控制中心失掉了与登月舱间的联系。
没有通信或计算机数据,任务控制中心就无法监控舱体系统,也无法将它安全地降落在月球上。绝望中,宇航员们尝试了另外一个方法,即通过麦克·科林斯与登月舱搭建一条新的通信线路,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坚持多久。
科林斯:“决定权落在了我的肩上。我要负责判断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可以继续登月。在降落前5分钟,我让控制员再次分析了登月的稳妥性。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又失去了所有的数据。于是我说,根据最后一次你看到的有效数据,请告诉我是否可以登月。”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登月”通信联络时断时续。登月舱开始向月球表面靠近。这种感觉很像是让一辆汽车在很长的山路上开下来,驾驶员需要踩刹车来调整速度,让车速不至于太快,以避免和月球表面相撞。登月舱启动着陆雷达以判断高度,根据传回的数据,登月舱可以逐步进行校正。可是启动着陆雷达却引发了一连串的灾难性事件。
“错误代码1202,警报。”宇航员弄不懂这代表什么意思。着陆雷达提供的信息超过了飞船计算机的承载量,计算机崩溃了。屏幕上显示了一个巨大的过载警报。这是执行溢出警报,太多的信息进入了那个小计算机里,突然它说“抱歉,搞不明白了,我要关机了。”登月舱里,宇航员惊得目瞪口呆。
不管什么信息,无论速度还是对月运动,宇航员们都看不到了。“我们都很担心,无法集中精神,看着它,心里在想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更让人担忧的是,地球上飞行控制中心的人也都不明白这个警报意味着什么。
绝望中,他们找来了年仅24岁的后台计算机天才杰克?嘉门。“警报出现时,控制中心里只有我知道出了什么事,我明白它的意思,我在5到6秒钟内做了回答。是执行溢出,只要不再发生就不会有事。”嘉门曾经在一次训练中遇到过这个警报。他把正确的操作程序写在了便条上,下降行动继续。
这个时候,下降引擎的燃料又出现了严重不足。以往的训练过程中,宇航员们通常需要10分钟以上的时间降落。可现在地球上控制中心的人却通知宇航员,燃料不足,必须尽快降落。宇航员们了解飞船的设计,他们知道如果把平均动力设定在30%,燃料还能维持两分钟。此时登月舱距离月面还有500英尺。
在训练中宇航员们从没这么行动一致过。他们使用一个秒表计时。尼尔知道燃料供应越来越少,他透过舷窗看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里面到处是汽车大小的石头,也就是计算机预设的着陆点。
燃料迅速消耗,最简单的办法是减缓下降的速度,从上面飞过去,但这样消耗的燃料也会更多。燃料还够60秒,当时的高度是100英尺多一点。科林斯:“为了尽量不让尼尔分心,我故意说得很含糊‘伙计们,赶快降落在月球表面,很近了’。”
月球表面距离他们越来越近,月球表面的尘埃也被卷了起来。“着陆灯、引擎熄火、413着陆成功。”阿波罗11号着陆了,所剩的燃料只够再支撑15秒钟。地球控制中心里,很多人的脸色发青,“我们又能呼吸了,谢谢,谢谢你们。”
最初的想法是让宇航员们在登陆之后马上睡觉,但巴斯?奥尔德林和尼尔?阿姆斯特朗马上穿上臃肿的宇航服,准备好要创造历史。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阿姆斯特朗走下来,可他们迟迟没能如愿。
很多人都不知道,宇航员走出舱门的一刻被耽搁了――他们无法打开舱门。“我们没有意识到舱内的压力会大大降低。一般情况下,我们打开阀门的时候,为了调整压力,不应该把所有空气放掉,但这次我们放了。所以我们想拉开下面的舱门,但打不开。”奥尔德林最后扳回了薄薄的舱门从而平衡了压力,就这样舱门打开了,月球就在他们脚下。
尼尔·阿姆斯特朗终于准备踏上月球,整个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第一句话。“我站在舷梯脚下了。”任何人陷入了尼尔这样的境地,都会让人非常同情。人们给过他各种建议,有莎士比亚的摘选,圣经中的引语,以及大段的诗词。最终,当他们真正站在月球上的时候,他才静下心来考虑,他说的是:“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5分钟后,奥尔德林离开登月舱,与阿姆斯特朗汇合。同时还要确保没有犯下简单而致命的错误。“我是最后出来的人,我得伸手把舱门虚掩上,不能让舱门在我出来时锁上。如果登月舱出现燃料泄漏,舱门关闭,要想从外面把舱门打开将会非常困难。”
“你的脚踩在大约1英寸厚的月球尘埃上,感觉非常松软。感觉难以言表,真是太美妙了。月球表面非常平整,做各种动作都很容易,我们可以看到月平线。因为没有空气和雾霭等物体的阻碍,视野非常清楚。”
两位宇航员带着两个铝质的盒子装岩石样本,包括月球表面的尘埃和石块,看看它们能否提供月球的历史信息。此外他们还带上了一个月震检波器,目的是看看月球有没有地质活动。在几百万观众的眼中,在阿姆斯特朗完成这些科学任务的时候,奥尔德林似乎只是在月球上毫无目的地跑来跑去,而这些怪异的行为有着独特的用意。奥尔德林是对人在月球上的运动进行试验,这是他计划好要做的事情。
奥尔德林正在四下活动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历史上距离最远的长途电话,那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从白宫打来的。
“请讲,总统阁下,休斯顿,完毕。”
“你们好,尼尔和巴斯。我是从白宫的总统办公室给你们打电话。”
这是个最有历史意义的电话。可以理解,政治家总要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实现政治目的。这是最值得所有美国人骄傲的一天,尼克松迅速从全世界的人们对登月计划的热情中得到了实惠。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心,宇航员活着离开月球的机会究竟有多大?
与之前的危险相比,接下来的行动将更加艰难。登月舱仍旧是问题的核心。登月舱只有一个引擎,只有保证它顺利完成点火,宇航员们才能离开月球。在早期的测试中,引擎曾出现过很多问题,以往测试的结果是,发动机只有50%的成功率。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上升引擎失效,地球控制中心将没有任何办法挽救宇航员,他们将留在那里。
尼克松总统对宇航员可能被困月球的情况非常担心,他的副手已经拟好了一份准备向全球广播的纪念性讲话,这份机密文件在政府档案中保存了30多年:“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我们的两位勇士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奥尔德林知道,他们没有生还的希望,不过他们…”
此时的月球表面,宇航员完成了两小时的月球行走后,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物品。就在周围的一处尘埃里,他们发现了一件完全不应该出现在那儿的东西――一个电路铡刀断裂的一头。由于登月舱环境拥挤,臃肿的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
“休斯顿,‘宁静基地’呼叫。你们有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引擎启动开关的图形?这个开关好像坏了。”宇航员们可以在舱内看到那个折断的开关,它实际上还在里面,如果要让引擎启动,让登月舱顺利升空并且把我们带回家,他们就必须把开关推进去。
“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很孤独,只有我们两个。没有谁比我们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没有谁比我们离世界更远。”飞行控制中心根本无能为力,如果引擎无法通过一些维修启动,飞行中心根本无法救援他们,只有宇航员自己使用飞船上仅有的工具来想办法解决。
奥尔德林至今仍珍藏着挽救了他们生命的那件日常用品:“我用了我们带上登月舱的一支笔。那支笔头没有金属,我们用它把开关合上了。”奥尔德林的笔接好了电路,阿姆斯特朗启动登月舱,阿波罗11号启动了。奥尔德林的应变让他们避免了永远留在月球上的命运。
不过宇航员们还没有真正脱离危险。在登月任务进行到第8天的时候,阿波罗11号接近地球,准备挑战此行的最后的一道难关。如果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角度太大,就会遭遇过大的重力加速度和高温;如果太小,飞船的高度又会攀升,重新回到太空。他们可能会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因为氧气耗尽而死去。
进入大气层的高温让地面与返回舱的通信彻底中断。在4分钟焦急的等待中,地面上的人完全不知道这艘飞船能否承受住高温的考验。进入黑障区,仪器上显示飞船的速度是每秒钟36237英尺,距离溅落点1510海里。在15000英尺的高度,三个降落伞打开。冲破了重重险阻,阿波罗11号终于回来了。“我们能闻到空气中的咸味,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体验了。耳朵里仿佛又响起了肯尼迪总统的话,‘我们选择了十年内前往月球,并不是因为这很容易,而恰恰因为这很困难…”
所有的危险、设备故障以及几乎让宇航员命丧太空的失误都被忘记了,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此时的美国宇航局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强者。要登上火星吗,可以。造空间站,没问题。造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当然,我们都能做到。
30多年过去,当航天飞机在执行太空任务失事的时候,阿波罗登月小组的宇航员们才认识到他们当年是多么幸运。“如果我们向谁提出要以1969年那样的方式前往月球,相信他们肯定会嘲笑我们,会说不可能成功,实在太不安全了。我相信大多数宇航员都认同这一点,那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终止阿波罗航天计划,肯定还有人会丧命。”
尽管经历了起飞时的波折,碰到了“不明飞行物”,遭遇燃料不足,计算机故障,以及靠圆珠笔绝处逢生等等危险,有人仍然认为他们是不可能失败的:“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不会抚着自己的胸口,为自己活下来感到庆幸,仿佛九死一生。我认为我们做了一些大胆的决定。不错,有些地方也确实出了问题,但我们是一群充满激情、勇于进取的人。那些让我活着登上月球,又让我活着下来并且生活到今天的种种状况,让我非常感念。只有现在,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到,阿波罗11号曾经面对过怎样的考验。”(编译:蒋宇平)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