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08年09月15日 19:17新华网 】 【打印

新华网西昌2007年10月23日电(记者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西昌,这座大凉山深处的川西南小城,从未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城内的大小宾馆全部爆满,几日内往返这里的飞机票、火车票被订购一空,走在马路上不经意间就会遇到来自各地的记者……

这一切,只有一个缘由: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就要在距这座城市60多公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升空。

火把与火箭:大凉山深处的两处奇景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城内,而发射场位于冕宁县沙坝镇附近的深山中。

从西昌城出发,在宽阔的河谷平原向北,蓝天、远山、色彩斑斓的农田由远及近。行驶50多公里后,随着山谷渐狭,汽车突然转入发射场的专用公路,一条叫做松林的幽深峡谷呈现在眼前。

峡谷深处,85.5米高的三号发射塔架和97米高的二号发射塔架耸立在天际线上,这里就是全世界仅有的15个航天发射场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里也是我国唯一能够发射低温燃料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场。

1969年底,当一支航天勘察小分队来到这里选址时,这个在1958年从奴隶制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彝族聚居地,人们还过着刀耕火种般的生活。

千百年来一直用火把驱赶黑暗的彝族同胞,在1984年4月8日的傍晚,惊愕地看到一个巨大的亮点震天撼地腾空而起,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承担航天发射任务。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亮又会飞的火把!”76岁的曲比阿让谈起当时情景仍记忆犹新。

从那一天开始,住在发射场附近的曲比阿让和村民们先后见过了45次这样的情景。

虽然,老人不知道火箭每一次上天有什么不同,但从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一步跨入现代生活,这种梦幻般生活的变化与火箭的腾飞息息相关。

走进散落在青翠群山中的村舍,记者发现,每家每户都看上了卫星电视,有的人家还能通过网络与整个世界相连。而实现这一切的,正是不远处发射场所发射的通信卫星。

彝海结盟地与航天发射场:川西小城的两张名片

大多数人对于冕宁这个小县的熟悉,是因为长征途中,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这里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如今,再现这历史一幕的大型雕塑,与发射架一起,成了大凉山最重要的两处标志。

当中央决定继酒泉和太原之后选址再建一个新航天发射场的时候,在候选的9省81个县中,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冕宁县成为最后的胜出者。

不但在冕宁,即使在整个凉山州,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彝海结盟这段历史佳话的直接见证人,但凉山人对长征并不陌生。

一枚枚以“长征”命名的运载火箭,在红军长征途经之地起飞:从我国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上天,到今年7月“中星6B”卫星发射成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45次航天发射,将50余颗国内外卫星送上了太空。

旅游,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彝海结盟地和航天发射场,正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两个关键因素。

每次卫星发射,当地旅行社都组织游客前来参观,开始时多为四川省内游客,近年来全国的各地的游客多了起来。

从西昌城到发射场的路上,印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车”字样的车辆穿梭不停,西昌市旅游局统计说,这几天日均接待游客已达3万人次。

月亮女儿的故乡与“嫦娥”奔月的地方:传说与现实的完美对接

西昌,是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儿的故乡,相传彝族姑娘兹莫领扎因为能在羊毛披毡上织出一个逼真的世界,而被月亮仙女接到月宫,并从此成为月亮的女儿。

古老的传说与今天的现实,在这里实现完美对接。西昌,空气透明度高,海拔也较高,在这里看到的月亮特别明亮清晰,因此又被称为月城。

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选择从这里升空,显得意味深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说,在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场中,只有西昌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等大推力火箭的能力,因此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嫦娥一号的重任。

中心有两个发射工位,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6次发射任务,具备两星两箭并行测试能力。2号发射塔架由活动式和固定式两个塔组成,活动塔自重4640吨,固定塔自重1050吨。

嫦娥一号选择在3号发射架发射,记者在现场看到,塔上的12层工作平台可以180度旋转,塔顶上的吊车用来完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和吊装;塔底有一个支撑火箭的发射台和一个能耐高温、高速气流冲刷的导流槽,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火箭发射塔之一。

记者看到,火箭燃料的加注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火箭、卫星、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各系统联合调试进展顺利,环抱着卫星火箭的发射塔架静静耸立在群山中,只待奔月时刻的来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