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太空梦
2008年09月15日 19:10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打印

中国追月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

如今能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食的记录是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庚申,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在《灵宪》中比较科学地阐明了月食发生的原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段话的意思是:“望月(满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

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围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将近10年的反复论证。

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决心。

一个月后,中国政府以航天白皮书的形式表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

我们已经等待千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见于1993年湖北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溪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到了东汉,刘安撰写的《淮南子》又丰富了故事情节:后羿从西王母手里得到了长生不死的药,嫦娥偷去吃了后奔月,孤独一人孤寂地生活在月亮上。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其所著的《灵宪》中对嫦娥托身于月,奔月化身为玉蟾进行了生动描写。

故事一直流传千年,也越来越神奇:远古,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生烟,河水断流,大海干枯,人们无法生活。羿是上古时的天神,是位神射手,受尧的命令,登上昆仑山,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救下了所有百姓的性命。

他的英勇吸引了天上仙女嫦娥的青睐,于是嫦娥嫁给了他。不料,羿射下的九个太阳是天帝的儿子,大发雷霆的天帝将后羿两夫妇贬下凡间。

一天,后羿遇到王母娘娘,被赠予两颗仙丹:两人分吃将长生不老,一人独吃会升上九天。嫦娥按捺不住遨游天庭的好奇,偷吃了全部仙丹,结果奔上月宫。她因此被罚,变成了蟾蜍,并被罚捣药。

再后来,人们觉得这个故事太过凄惨,遂将故事情节再做修改:嫦娥成了仙子,有玉兔常年做伴。后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做诗叹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明皇游月宫

历史上有名的唐明皇和美轮美奂的“霓裳羽衣舞曲”,想不到都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缘……

唐明皇非常喜欢赏月,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唐明皇邀请申天师和鸿都道人一起赏月,就在三人望着月亮把酒言欢之际,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申天师马上做起法术,带着唐明皇、鸿都道人到了月亮上。

在“广寒宫”前,唐明皇遇到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便凭着记忆,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

古蜀人望月

20世纪成都平原最令人震惊的考古发现是“三星堆”文化,而三星堆一个奇特的面具似乎也在述说着人类观天的梦想……

万户飞天

世界上关于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故事,最早也来自中国,在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和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都提到过此事。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然后把自己捆绑在椅子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他叫仆人同时点燃火箭,本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就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记录的航天事业实践者万户粉身碎骨600多年之后,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了名。

触摸月球

从0.5克重的月岩样品开始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却很少有人知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研究机构只能收集研究国外公开的数据资料,“非常苦闷。”欧阳自远说。)

1978年,当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作为美方礼物送到北京后,一分为二,当时43岁的科学家欧阳自远拿到了0.5克。“我的研究,就是从那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的。”如今,72岁的欧阳自远成为了中国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

由于中国科学家们不懈的坚持,几十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奔向月球

(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在将近10年的过程中,围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在叶培建院士看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中,可见外层空间总有一天会变成人类的第四个生存空间。“10年中,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呼吁和说服。”欧阳自远说,“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能因为美国能造汽车,我们就不需要自己的汽车工业。”

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决心。

一个月后,中国政府以航天白皮书的形式表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

4年以后,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中国西昌。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将从传说成为现实。“很坦诚地说,探索之路没有尽头,后面的困难会有更多,永远没有停下来喘气的时候。”欧阳自远说。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