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14日报道: 自从今年一月伊始,唱响“变化”口号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在努力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
他已经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现在还要刷新一项:奥巴马将是第一位在任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与其前任在访华期间在中国大学演讲不同,奥巴马计划与上海青年座谈,直接对话,聆听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除了在北京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进行高层会谈外,他还会游览长城和故宫。
此行将会使奥巴马亲密接触并深入了解中国。
今年4月的伦敦20国峰会期间,胡主席和美国总统会谈。他们都认为应共同努力,在本世纪建立一个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
在近期一次与中美大学生的谈话中,外交部长杨洁篪说21世纪的中美关系应定位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两国的共同利益”。
杨部长认为, 21世纪的中美双方“应该在能源、食品安全、气候、经济危机等问题上展开合作,拯救世界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随后的一系列会谈都强调两国维持这个势头的决心。
两国通过高级别官员的互访,以促进沟通,减少分歧。
7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第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国保证要加强双方联系,扩大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10月份,杭州举行商贸联委会上,中美商务官员签署了若干商业和贸易方面的重要协定
两国也已经重新恢复了双方军队间的高层对话,此乃中美关系的重要风向标。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中美合作与交流达成了“七点共识”,涉及实际及战略性问题。
这些共识包括双方军队的高层互访和交流,更多人道主义援助的合作,扩大两国陆军各领域交流,加强中青年军官的交流等。双方还达成了空海联合研究及救援训练的合作意向。
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丁幸豪先生认为一种危机管理机制正在形成。
这些中美商业和军事官员的互访为奥巴马访华之旅奠定了基础。
奥巴马政府履职8个月以来,在中美关系的历史成就上保持了双边关系正常运转。
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9月在华盛顿谈到奥巴马的中美双边关系时说:“我要强调的是,持续的美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我们步入了今天这个非常重要的舞台上。”
他还表示:“我们做好了接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准备。在众多领域里,我们已经认可了中国的地位。”
当然,认同这种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并不等于说双方的不信任和争论就已经不存在了。
斯坦伯格说,“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同时适应中国以及其它如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我认为,这是现如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我觉得,解决的办法是战略保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牛新春认为,斯坦伯格的话表明互不信任仍然存在于中美之间。
相互的信任是保证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中美贸易纷争同样说明两国需要增强互信。
9月份,奥巴马决定将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高达35%的进口关税。另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美国商务部可以推进针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以及部分磷酸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美中两国的贸易紧张气氛。
并且,两国在西藏问题、售台武器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分歧甚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说:“虽然中美都表示要增强互信,但是达到目标面临很大的困难。双方——特别是美国——需要采取具体行动。”
欣慰的是,双方在这点上已经达成共识。
斯坦伯格说:“战略保证需要强调并稳固共同利益的领域,同时直接处理相互猜疑的源头,无论它们是源自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
尽管二者存在分歧,中美合作领域正在扩大。但是,两国的关系谈不上亲密,这是中美关系的本性。
斯坦伯格说:“中国不断增加的能力和影响使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来应对全球挑战。但是,巨大的中国及其重要性带来的竞争与对抗又有可能阻碍合作。”
2008年奥巴马赢得总统竞选时,他同时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他的热情也在降温。
上周《环球时报》在网上的调查结果表明,55%的网民说对奥巴马访华不大感兴趣。由盲目的乐观转向冷静的怀疑显示了中国公众的成熟。专家们认为,这种成熟有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与稳定。(中国日报记者 蔡虹 编译 辰北 编辑 裴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