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江:奥巴马的和平承诺值得鼓励
2009年11月15日 22:23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即实现访华,再次成为世界属目的焦点人物。12月初,他将前往挪威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此奖曾在全世界引发一片讥评之声,至今不绝于耳,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希望他的种种承诺确能给世界带来一份安宁与和平。其实,对他获奖的种种非议归结起来无非是他当政为时尚短;仅仅是做出了对和平的承诺,尚不见实质成果。不能说这些抨击毫无道理,但似也不能说对和平和承诺就没有价值。让我们来看看奥巴马都做了些什么样承诺。

第一个承诺就是从伊拉克撤军。这个承诺不论是对美国人民,还是对伊拉克人民还是中东地区都具有相当重要性。这场长达6年的战争,让4000多美国官兵命丧他乡,数十万伊拉克人无辜伤亡。尽早结束美军占领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正是依靠“从伊撤军”口号赢得大选和支持的。

第二,奥巴马表示愿同敌对国家领导人进行没有前提条件的谈判,愿与朝鲜和伊朗等国进行直接接触。他与一向反美的查维斯握手言和;放松了对古巴的多项制裁;放弃了“邪恶轴心“一类的用语。这些举措对缓和紧张国际关系颇多裨益。

第三,奥巴马向全球穆斯林伸出了和解的橄榄枝,摈弃了诸如“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全球反恐战争”这类暗含“文明冲突”的措词。他强调美国不是穆斯林的敌人,愿意与伊斯兰世界携手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这有助于缓解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敌对情绪。

奥巴马“重启”了与俄罗斯的关系。而且已取得不少进展:两国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进展顺利,有望地年底签署协议。此外,美国修改了其在东欧的反导计划,从而消解了与俄罗斯的对抗性分歧。普京称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和勇敢的”,梅德韦杰夫称此举是“负责任的”。两国关系由此开始解冻回暖。

奥巴马最重要的承诺莫过于要缔造一个“零核世界”。当然,这是一个极其遥远的目标。尽管如此,其积极意义仍不容抹杀。事实上,“零核世界”并非奥巴马首创,中国早有声明在前,而国际上的呼声也从未中断。但美国是头号核大国,其核武器足可以毁灭全球数十次之多,加上它奉行的强权政治与威慑政策,它由此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所以,它的承诺与带头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正是在奥巴马的推动下,安理会一致通过了1887号“历史性”决议,呼吁各国致力于推动防扩散与核裁军,开始为走向“零核世界”创造条件。凡此种种举措,虽尚未见诸实效,但的确是“创造了国际政治的新气象”。

事实上,诺贝尔和平奖本身一直具有局限性与争议性。其他诺贝尔奖项可经科学验证,是先“实至”而后“名归”,更具客观性。但和平奖却仅取决于五个挪威人的主观倾向,其取舍往往受当时的政治气氛所左右,它缺少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标准。但人们不妨将此次和平奖看成是对大业待成的奥巴马的一种赞许与鞭策。人们当然期待他对和平的承诺是真诚的,愿意鼓励他取得成功。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个超级大国对不甘屈从的国家动辙就是打压、制裁或武力威胁,有时还公然军事入侵。现在它的新任总统向世界展现出一种谦恭自省,平等合作的新姿态,当然值得肯定,理应受到欢迎,因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的获奖表示了由衷的祝贺。

奥巴马谦虚地表示,他现在还愧于此奖。事实上,对颁奖者和获奖者的最大考评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如果奥巴马能够帮助这两个国家最终实现和平与安全,那将证明他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相反,如果阿富汗战火继续延烧,美国重蹈苏联覆辙,诺贝尔和平奖则将真的会沦为世界的一大笑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学江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