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彬:用“铁腕”推进民主(图)
2010年04月04日 13:05《暸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2001年开始,区政府常务会每次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各3名以及企业、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列席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既有发言权,还有表决权。2002年以来,新都区把党委常委会开成了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李仲彬认为,共产党的干部开会研究的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保密的。

接下来,新都区干部的选拔任用权也全部交给了全委会票决。2003年3月,新都区全体区委委员采用无记名票决方式决定了区人事局、建设局等7个区政府工作部门、6个区委工作部门、7个区政府直属局级部门等20个部门“一把手”的任命。“民主的内涵就是开放,就是阳光,就是让有权力的地方就有阳光照进来”。李仲彬说。

2003年12月7日,新都区开始差额直选,策划和组织者即是李仲彬。木兰镇639名党员差额直选了他们的镇党委书记,刘刚毅以480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直选镇党委书记。此次差额直选的299个行政村中,有52名村支书落选或未报名,有3个村因候选人得票数均未超过半数没有产生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

李仲彬用“革命”来形容新都正在进行的差额直选:“谁当领导,不是组织部说了算;也不是书记说了算!直选对组织部来讲,是一场革命,对我来讲,更是一场革命,因为我们都在革自己的命。我们的干部制度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时候了!”选举组织开始时,区委常务副书记廖仁松和组织部长麻渝生找到李仲彬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直选失败,或者直选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就准备解甲归田。李仲彬当即表态,“要解甲归田也是我首先解甲归田,政治责任是要由‘一把手’来承担的!”

遭遇“非难”

2003年5月,新都在教育系统“海推”了两位副局长,2003年12月24日,新都对12所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公推直选。李仲彬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验首先放在了整体素质较高的教育系统,没想到那些没有当成副校长、校长、副局长的人把告状信一直写到了成都市委甚至四川省委。

李仲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如果我真的有违法乱纪的问题,欢迎大家向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举报。但公推直选校长的实施办法是4600多中小学教职员工投票表决通过的,选举结果也没有搞暗箱操作。”李仲彬在中小学行政干部会上作出“回应”。让李仲彬悲哀的是,“我们刚刚进行了一点点民主推荐干部的尝试,刚刚实行了一点点政治文明的东西,我们的个别老师、校长就感到如此恐慌!”

新都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基层民主实践,李仲彬没有任何前车之鉴,事前也没有来自上级部门的明确表态和支持。把民主留给后人

新都每半年还要进行4个层面的“民评官”:即对区级党政领导、区级部门领导、镇、村级领导进行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30%,组织部门将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2003年8月20日,新都区级各部门、各镇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代表共计144人对17名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了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向全区公开,刊登在次日的《新都报》上。

李仲彬决定公布测评结果时,已经准备第一个上台做检讨。因为,在“作风民主”这一项,李仲彬得了12票“差”,位列倒数第一名。李仲彬在会上向全体干部做检讨,“可是就是昨天晚上,我又骂人了。马家镇一个副镇长和一个中层干部在外面喝酒打架,从马家打到新都,影响极坏,我忍不住又骂了人!骂过之后,我又反思,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不能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却是自由主义!”

尽管李仲彬的“作风民主”得了倒数第一,新都的官员却不得不承认,在事关人权、财权、事权的大事上,李仲彬是新都最民主的书记。

一位抛却身家仕途、以政治生命为代价推行民主和法治的区委书记,一位深受民主和法治思想浸润的中共基层执政者,却被看作在实行“铁腕”和“强权”。李仲彬希望自己走了以后,新都民主的措施还能继续。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唐毓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