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委员:好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障
2010年03月15日 00:32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李和平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林露)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在全国两会召开间隙做客人民网接受专访。

■“五个必须”令人印象深刻《政府工作报告》引领改革前行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参会代表,请您谈谈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李和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好。第一,2009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特殊的成绩。温总理用了不长的篇幅,把最核心的成绩进行了总结。第二,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温总理讲了“五个必须”,我认为这“五个必须”非常深刻、非常系统,也非常全面。这不仅仅是总结去年的经验,还是对多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感受,应该说既有战略上的思考,更有战术上的安排。

我认为,在这样的报告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0年,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建设,将会取得更新、更大的成就。

■聚集改革与发展热点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作为一名主管教育的领导,本届两会,您带来了哪些提案?

李和平:参加两会之前,我们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准备。最后,经过提炼,我有三个提案要提交给大会。

第一个提案是:关于地方高等学校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加强地方统筹,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支持。第二个提案是: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重点关注如何加强大学生在离校前的工作,希望社会系统,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其他系统,把就业工作的关口前移到高校学生毕业离校之前。第三个提案是:关注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您为什么这么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流动问题?

李和平:义务教育普及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各地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诸如加强各学校硬件的标准化建设,调整中小学布局,控制择校等措施,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促进师资均衡发展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之策。

现阶段,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校际师资力量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直接影响了教育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危及教育公平,带来一系列诸如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因而,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合理、有序地定期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最终也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规划纲要》是国家层面的实现《规划纲要》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压力

记者:您对再次征集意见的《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以考试招生制度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怎么看?您认为高考制度如何改革,才能做到既公平,又遴选人才?

李和平:《规划纲要》里面有六大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关于招生考试的改革。

首先,我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与我们国家现行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也是经过时间检验认为总体还是行之有效的。其次,现在高考制度的设立,显性的功能是选拔人才,但是它有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公平正义。因此,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推行社会的公平、和谐方面,是不可替代的。

当然,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有弊端。比如,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才的基本状况也在发展,如何满足多元化、多样性、全方位的要求,这一点在现行的高考制度里面,相对来说区分较小。

因此,我赞成在现行高考制度下进行有效探索。比如《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多样化考试、多元化录取,在满足共性要求的情况下,逐步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来体现个性化的要求等。我非常支持在坚持或者继承目前这种考试的优点和优势下,积极进行其他方面的探索。

记者:您认为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难点?

李和平:《规划纲要》是国家层面的纲要。从国家层面来说,如何保证《规划纲要》实施,我认为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到2012年,“4%”能不能有效落实。这样一个“4%”,不仅仅是中央的财政投入,更是全社会的投入。因此,“4%”应该是什么样的合理比例,不仅关系到“4%”能不能实现,也关系到“4%”的用途。比如,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还有民族地区的教育,这中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合理投入比例。

第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以教育部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的职责。以高等教育为例,现在,我们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资源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我认为,社会资源对教育的保障能力的提升,在《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教育系统内部能不能真的像《规划纲要》里面说的,改革观念和方式,确实有效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尊重教育规律,把教育结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项功能有效发挥、保证和提升,这是我们未来10年的责任也是义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林露   编辑: 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