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追日族:看过48次日食 蜜月飞机追日
2009年07月20日 13:45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日全食天象。

追“日”青年支起三角架拍摄日食过程。

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纸上扎出一圈小孔,一圈日食的影像就可以反映在手上。杨磊/摄

英国天文专家:一生至少应该看一次日食

他们像追星族一样追逐着日食,足迹遍布每次日食出现的地方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张渺发自北京 7月22日,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约7分钟左右)即将在中国上空出现。面对500年一遇的天文奇景,全世界热爱“逐日”的人们,正在纷纷涌入中国。他们中既有天文学家,也有来自民间的天文爱好者;他们也不仅现身于本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中国,而是很多年来一直追着日食奔波在世界各地。

偶然成就“瞬间的永恒”

说起自己的第一次“追日”行动,已经52岁的北京科学院教授阎阳生仍然非常激动。12年前的1997年3月9日9时9分,日全食和海尔-波普彗星同时出现在我国最北部的边陲小镇漠河。比起今年日全食的“500年一遇”,那次则被称为2380年一遇的日彗“世纪幽会”。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下,突然,天慢慢就变了。“在黑龙江边界巡逻的狗突然就竖起耳朵不动了,光就像光谱扫描一样,赤橙黄绿青蓝紫。忽然天暗了,之后就看见一圈光环在黑太阳周围,就像日冕一样。”

当专业摄影记者们因快门和镜头被冻住无法拍摄时,阎阳生却无意间拍下了那个珍贵的瞬间。“我有一台老相机,和周围专业的摄影设备比实在自惭形秽,我就把它捂在怀里,手动调焦手扳过卷,没想到竟拍下了那张被称为孤品的《瞬间的永恒》。”这次的追日活动留给阎阳生的,远不止一张孤品,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我有了追逐年轻的感觉,对视日全食的那一刹那,我感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突然我就理解自然了。”

执着的“追日族”

植物向阳而生,潮汐被月球吸引。有一群像阎教授一样的人,为了追逐日月浪漫的相遇,像追星族一样追逐着日食,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一次日食出现的地方,他们就是“追日族”。

世界上看日食最多的人,共看过48次!他就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日食组主席巴萨乔夫。为了看得更清晰,有5次他是专门坐飞机在空中看的,就连他的蜜月旅行都和日食分不开——和妻子在飞机上看日食。

人类对日食的追逐,体现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曾经,公元前585年吕底亚人和米底人交战时出现日食,双方马上宣布休战,重建太平盛世。今天,追日族从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到科学家,他们在追逐自然的震撼神秘和寻求内心的安宁时,也在用他们的执着感动着世界。

为了追逐日食,美国人比尔·克莱曼去过夏威夷、智利、库拉索,还专门为“追日族”建立了一个网站,他深情地写道:“我1999年观日食回家,得知我的父亲去世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他我们在巴伐利亚看到的日食他就走了。希望这个网站可以让他跟随我们的步伐继续追逐日食。”比尔的网站中,追日计划已经罗列到2099年。

他们这样看日食

追日族们最常见保守的方法,就是准备一副日食观测眼镜。这种眼镜上有特制的滤光膜,可最大限度滤掉对人眼杀伤力较大的紫外线。比戴着眼镜看更刺激的要数坐飞机观赏了。据预测,如果航线及航班选择适当,观者将有18分钟和日全食亲密接触的时间,确保看到的日全食为最佳效果,不会因云层的影响,带来终生遗憾。

如果你没有这些条件观测日食,不妨学学古人。古人的土法包括:墨水观测法,就是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过水面的反光观看;小孔成像法,取两张白纸,一张白纸上穿一个整齐的圆形小孔,将其对着太阳,另一张放在小孔后面,让太阳光通过小孔在另一张白纸上成像;树荫观测法,在日食的时候,树荫的缝隙就会成为天然的小孔,在树荫底下的小亮点都是太阳的小孔成像,你可以看到那些小亮点由圆到亏,每一个小亮点都是一个小小的日食影像,并且它有可能就在你身上!

滤光膜   日食   追日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渺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