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国面临反腐成败分水岭 官员财产申报仍待破冰
2010年03月17日 16:35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公众需要建立基于合法性的理解,达成有条件的政治妥协”

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依旧是2010年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今年再度提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议案,期待全国人大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并授权省级人大根据实情自行选择申报对象,分地区推进。这已经是他第五年提出该议案。

而针对部分官员转移财产到海外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维德集团董事长庄启程则通过提案提出,干部移居到国外的子女,其资产也要进行申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蒋洪则直言,官员财产申报应当从上往下公开。他在政协讨论会上说,“人家普京也有几套庄园和别墅,来路正当就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副书记何勇则从申报程度上求解。他在两会期间表示,中纪委正在研究制定官员财产申报的有关条例或者规定,或年内实行,但申报内容暂不向社会公开。

代表与委员的议案与提案,并不能涵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实质启动的复杂与艰难。韩德云认为,“规范性文件难以施行,地方自主试点难有突破,中国正面临反腐成败的分水岭。”

“地方夹生饭”

2010年“两会”前夕,重庆市开县公布了一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根据开县县委有关反腐倡廉的决议,新任县经委、建委、民政局等14名县级部门“一把手”,在各自部门内部公示其家庭财产状况,申报的内容则包括现金、存款、房产、汽车、股权股份、字画古董、经商办企业等9个方面的财产,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等情况。各官员申报财产总数也已向社会公布,其中,申报财产最低者为21万元,最高者为178万元。

“没有重庆市的试点通知,这是县委根据中央相关文件通过的决定,”重庆市开县纪委书记朱子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县里官员正好换届,要求新任干部申报财产,是建立制度的机会,也向在位者敲个警钟。”

开县的举措,与重庆市司法系统内部将要进行的财产申报制度相呼应。2009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指出,将在全市司法机关领导干部中率先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这一制度尚未落地,便备受社会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重庆打黑打出的是腐败问题。相比广东、东北等地区的打黑,重庆抓的人并不算多,但牵连出数十名厅局级官员、人大代表和著名企业家。”

来自重庆的韩德云,却不看好零星地区或单一系统内试点,“包括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等地,地方自主试点并不彻底。财产申报是公务人员的义务,必须从国家层面确立合法性,予以地方授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任建明同样认为,地方政府探索官员财产申报政策是“夹生饭”,并不具有试点代表性,“同级‘一把手’往往不参与,或申报财产有限,或公示范围有限,对官员的保护性政策不公开,不明晰,容易适得其反。”

制度突破曲折

“官员财产申报是一个串行完整链条,包括向有关机构报告,向公众公开,接受审查监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责。”任建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一制度已经在多个国家的现代公共治理中得以实践。”

在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曾进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经济转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权力配置的过程,逐步进入市场经济,权力并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官员的行为尺度很难把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说,“根据我的研究统计,中国自90年代进入腐败高发期,每年有7至10位省级、副省级高官因腐败落马。”

198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汉斌就提出,研究建立申报财产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财产收入申报法》正式列入“八五”立法规划。

然而,实质的立法工作从未启动。次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将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讲学、写作等劳务所得纳入领导干部申报范围。这实际上是收入申报而非财产申报,申报内容仅送交上级备案,不对外公布,亦无相应的核查措施和程序。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家敏 王维博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