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外专家齐聚甲骨文故乡共商中国文字发展
2009年11月16日 15:3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郑州11月16日电(记者李亚楠)16日,在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近百位海内外专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共同研讨中国文字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等话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标志着中国文字已进入成熟阶段。甲骨文也是记录商代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文献,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已经消失的商代占卜制度提供了确切的物证,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有文字可证实的历史上溯到3000多年前。

此次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就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中国文字起源研究、甲骨文研究、战国秦汉文字研究、佛经俗字研究等话题进行为期两天的讨论。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东亚系的陈光宇教授认为,甲骨文的产生与蛋白质在细胞体内形成三维或四维结构的过程相似,据此,他提出用类似的“漏斗型模式”来阐述汉字的起源,并认为此漏斗模式结合汉字的直线发展模式可以说明汉字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其何以没有走上拼音化的道路。

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李绍连教授则认为,汉字的起源应该是多元的,其原形体除象形符号外,还应有表意符号等;汉字的构字法,除基本的“六书”外,还应有其他。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的倡议者、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提出,河南应该从文字资源大省向汉字学术文化强省跨越。他将中原地区古汉字资源放在中原文化、汉字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审视,为利用、开发这一资源提出了基本思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亚楠   编辑: 郑永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