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教育部:暂不全面恢复繁体字
2009年08月13日 04:39南方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讯(驻京记者彭美实习生李唯真)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昨日说,目前不考虑全面恢复繁体字。

新版字表恢复6个繁体字

新版《通用规范文字表》从昨日起到8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课表都将以此予以改动和更正。李宇明说,《通用规范文字表》研制过程中,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曾进行过反复的研讨。研制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用字的稳定,字表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以保持通用层面用字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

这次字表恢复了“剋”“锺”“蘋”“濛”“噁”“硃”6个繁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解释说,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其中以前恢复3个,这次恢复3个。这次恢复的3个是“蘋”“锺”和“硃”。

王宁解释说,这3个字如果不恢复,会造成字体内部系统混乱。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如果不用繁体字,有些科技用语没法说。还有一个“浮蘋”的“蘋”跟环保有关的,如果都写成苹果的“苹”,那么意义不一样。比如说姓钟的和姓锺的,都改成一个中间的中,人家是两个姓,两个家族,但是恰恰当成一个繁体字合并在一起,像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极个别字会扰乱使用系统,给大家带来不方便,才把它列出来的。

“喆”“淼”等51个异体字恢复使用

在此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中,人们取名时常用的一些异体字的存与废十分引人关注。在征求意见的汉字表中,曾被废除但人们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的51个异体字被“释放”并恢复使用。

例如,“喆”虽然这个字过去曾被“废除”,但因为它含有两个“吉”字,很多人在取名时,仍然坚持选用这个字。再如“淼”字也曾被废除,但许多老百姓认为,五行缺水取名时有这个字,“有三个‘水’,这不好吗?”

李宇明说,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电子邮件、信函和传真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登载在《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13日)和中国语言文字网(h ttp:/ /www .china-language.gov.cn)上。

作者: 彭美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