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教育部前发言人:不能等到谣言已起才说真理
2009年08月13日 04:00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发言人面对“三座大山”

“新闻发言人要面对‘三座大山’是我切身感受。第一座大山是媒体记者,这是谁都知道的;但第二座和第三座大山,是比较难把握的,也很少有人提及,即面对官员和面对公众。

官员包括你的上司,而公众是新闻发言人工作最终的检验官。面对这两座山的确很难。”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东方早报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一年了,对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仍然关心,仍然痴迷。”一身休闲装扮的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

去年7月,他谢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时曾说,“中国不仅需要一个王旭明,还需要成千上万个王旭明”。一年之后,他的第一本书《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即将于14日中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全国书市首发,仍然聚焦新闻发言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在新闻发言人中,他是别具一格的,也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议。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和鼓励更多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新闻发言人,他们会使新闻发布更精彩,更具有穿透力和影响力。”

昨天,早报记者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本书,并在王旭明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教育新闻发言人”

东方早报:你现在没在新闻发言人位置上,可是你还继续做着这样的工作。你不担心别人说你越俎代庖吗?

王旭明:是的,我对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感情和热情丝毫未减,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地爱、全身投入地爱。

判断爱一件事的标准有两个——这如同恋爱,要么结婚,要么因为世俗原因结婚未成。但男女双方一直未再见面却始终如一惦记着对方,这是真爱、大爱。

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就要对社会生活有提问、回答、表达的权利,也是人生质量的标志。更不要说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了。我以为,我对中国教育和对教育信息发布的这种爱不只是在职业状态时候的表现,而在非职业状态时也有这样的表现,应视为真爱。有网友说我是“中国教育新闻的发言人”,这句话深得我心。

“王旭明式特色道路”

东方早报:这一年来,你也给不少地方新闻发言人作培训,你觉得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要学会“喂”美味新闻。可是我们现在不少发言人,只会扔、拽、甩、抛式的粗放型行政化管理,缺乏“喂”新闻的能力。我国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也不能开成传统意义上的会。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和发布会少有感情,少玩笑,理智型的居多,我则把发布会努力开成如电视节目一样吸引人,跳出传统会议的模式。

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发言人接受的培训,一个是纯西方式的,一个是纯中国传统式的,都不符合我们的国情。纯粹讲西方式的,甚至连程序、手势都要照搬,不考虑中国实际;而中国传统式的,把新闻发布会当一种会议开,乏味且令人生厌,这是应该避免的。

我所走的是中西结合的“王旭明式特色道路”。我并没有多深厚的知识背景,但努力使王氏产品新鲜、管用,适宜人群接受。

发言人面对“三座大山”

东方早报:近段时间,经常出现政府被“媒体误读”的情况,这到底是政府不愿实话实说,还是真的被媒体误读?

王旭明:公开是永恒的。但方法、手段、形式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相当多的部门、领域、政府负责人的这一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为什么要等到谣言四起的时候才能站出来说真理,为什么真理不能先于谣言出笼之时?这和我们很多官员的媒介素养有关。习近平同志最近说,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六个方面的能力,第六就是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还特别强调运用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发言人要面对“三座大山”是我切身感受。第一座大山是媒体记者,这是谁都知道的;但第二座和第三座大山,是比较难把握的,也很少有人提及,即面对官员和面对公众。官员包括你的上司,而公众是新闻发言人工作最终的检验官。面对这两座山的确很难,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书里都有详细叙述。

当然,媒体从业人员本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记者尤其是要学会提问。

作者: 吴玉蓉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