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河北投入2亿完成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
2009年08月13日 00:51燕赵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栾云鹏 刘光昱

8月1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组织的6位古建、长城专家对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和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准予通过验收。

据了解,山海关长城古城墙保护工程是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也是河北省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总投资2亿元。工程于2006年8月开工,2008年6月底完成关城及东罗城6000米古城墙保护维修工程。整个工程修复山海关6000米长城、动用了800万块长城砖及30万立方米粉质粘土,工程量大,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多,且工程的管理、监理、施工没有可参考的固定模式和经验,但在施工过程中,文物部门始终坚持了最大限度保存原物,保护文物信息真实;完整注重文物展示,妥善处理修整形象,体现价值;尊重传统做法,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充分保证文物完整性的原则,获得了有关专家的好评。

工程竣工后,分两批进行了省级专家技术验收。同时,文物部门委托辽宁有色基础工程公司,对山海关关城及东罗城6000米城墙范围外包墙体、城墙夯土与地基基础的变形情况,以及有可能影响到地基基础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监测,并对古城墙修复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根据近一年的监测数据,城墙整体稳定。

今年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省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山海关古城钟鼓楼、望洋楼、靖边楼,察看了长城城墙修复情况,听取了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对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长春指出,这项工程抢救了文物,发展了旅游,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大型文化遗址的抢救维修创造了新鲜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8月1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组织的6位古建、长城专家,先后前往关城望洋楼、威远楼、迎恩楼、东罗城等多处工程修复的重要截点,对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听取了工程的整体情况汇报。专家们认为,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施工中的很多处理办法都是很成功的,比如对原有城墙遗址的加固、尽量保存、体现原有遗迹等做法,各种保护措施遵从了文物保护原则,比较好地保留了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信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山海关长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视觉上也让人感觉是修复而不是新建的城墙,是个成功的案例,体现了长城保护现代化、科学化的模式。希望有关部门对工程在组织、管理、施工等方面的亮点多加总结,以便今后在类似的工程中加以借鉴和推广。

专家组一致认为,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达到了设计标准,准予通过验收。

据悉,接下来省文物部门即将对老龙头至九门口的24千米长城展开抢救性保护维修。

作者: 栾云鹏 刘光昱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