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吴晶、董豆豆)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字表发布后,社会各领域的现代通用汉字,原则上应使用表内字。
对于每天都要说话、写字的现代人来说,这套规范解决了哪些问题?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何意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字表分三级 收字8300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据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根据字的通用程度,字表划分为三级: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一级、二级字合起来共6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级字表则是一些专门领域,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共收字1800个,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异体字可有条件使用
翻开《通用规范汉字表》可以发现,“淼、喆、堃”……这些人们常见的人名地名中的异体字已被收入其中。
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人们用字需要,字表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51个异体字收入表中,主要用作人名地名。李宇明说,今后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李宇明指出,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信息储存、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另一方面某些领域(如医学、化学等)的用字进入了一般大众的阅读层面,社会用字有所扩大。
此外,字表对宋体字形进行了规范,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总结和制定了字形规则,对一些不符合字形规则的字的字形作了微调。字形调整的原则是:尊重汉字结构,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字形调整的原则和字形规则,不仅使表内字的字形保持了系统性,也使今后大批量汉字的字形整理有章可循,避免出现新的字形不统一现象。
推出《简繁汉字对照表》
李宇明说,我国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同时也编制了《简繁汉字对照表》,以照顾汉字在两岸四地的使用情况和国际化的需求。
李宇明介绍,对繁体字恢复和类推简化问题,曾进行过反复的研讨。研制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用字的稳定,字表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将类推简化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字表以内,以保持通用层面用字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允许字表以外的字有条件使用,但不类推简化。
据了解,在字表研制的8年中,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
李宇明强调,字表保持通用领域内汉字的系统性,进行有限类推简化,恢复部分异体字;采取灵活的用字要求,允许表外字有条件使用等,都是新世纪文字理念的具体体现。
作者:
吴晶、董豆豆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