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中国网 杨佳)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中国网 杨佳)
8月12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
有记者提问到,有51个异体字收入字表中,收入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这次恢复了51个异体字,主要是用于人名、地名。它的基本原则,除了字理上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人民大众的用字习惯,尊重人民大众已经有的用字习惯。过去这些字虽然作为异体字被废除了,事实上很多人取名字还是取这个字。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名字遇到麻烦,比如说有时候可能计算机终端打不出来,带来一些麻烦。这次我们照顾社会的习惯,尊重人民的实践,恢复了这51个异体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表示,51个异体字,首先这些异体字在1955年12月22日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说明,从实施日起,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号内的异体字,这句话的意思,过去我们放到《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异体字位置上的字就已经不能用了,也就是废除了。而这个异体字整理表里,有很多字还是有用的,一旦被废除了,就给大家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所以有一些字我们经过了整理,发现哪些有用的字就把它释放出来,因为它原来是不让用的,是废除的。释放在哪里呢?多半是释放在三级字表里。但是,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年,大家习惯了,如果把这个字再释放出来以后,一个字就可以有两个写法,给大家带来不便。
王宁介绍说,这51个字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就是大家仍然大量在使用,禁而不止的一些人名用字和姓氏用字,特别是姓氏用字。第二类,虽然地名用字已经规范了,但是谈到古代地名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用这些字,比如说瑷珲的珲,瑷珲条约是很著名的历史文件,当我们回去查历史典籍的时候就找不到这个名字了,所以这样的字在历史上是有用的。另外在人名中还有一些既是过去名人的用字,又是大家认为这个字好,又特别喜欢的用字,这样的异体字我们也恢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属于这个异体字实际上在使用的过程中间,正字不能替代它,一旦用正字替代它,在理解意义上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一些字我们不得不恢复。所以,这51个异体字,第一是这个字形进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进了表就可以进入计算机,进了计算机就可以用了,二是采用的时候,是有一个适用范围的,以免对过去的冲击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