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信访中央新政谈:扭转只信北京不信基层状况
2009年08月07日 10:25法制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老王是个老上访户了,10年前他曾是所在城市的一个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因为一场官司,他输掉了一切。他认为法院判决不公,自此开始了漫漫上访路。

“一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在北京市永定门附近的最高法院人民来访接待室,记者见到他正一手拿着一个大信封,一手捏着一个面包,排队等候登记。

当记者告诉他中央有关涉法涉诉信访的新政策时,老王有些激动地说:“这是好事啊,我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中央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虽然经过近几年集中治理,全国涉法涉诉信访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涉法涉诉总量占全国信访比例仍然较高。各级政法机关要以“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有效规范上访秩序。

意见特别指出,要相信和依靠基层,督促并支持基层解决好信访问题,逐步扭转上访人不相信基层、只相信到北京才能解决问题的状况。

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会议暨信访领导干部培训班”。记者采访了几位与会代表,他们结合本省实际给记者讲述了对中央新政的理解。

注重解决问题纠错到位

涉法涉诉信访居高不下,客观上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的综合反映,主观上是政法机关执法理念、执法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的集中表现。

中央要求,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各级政法机关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办案民警、法官、检察官是直接责任人。

山东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姚成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涉法涉诉工作,本质上是对政法队伍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一种检验。各级政法干部应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这项工作。

中央提出,要严格群众来信和初访办理制度,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问题原则上60日内解决并回复当事人;对于疑难复杂问题,必须制订工作方案,重点督办,先期解决,防止由来信转为来访、初访转为重访。

“对上访群众,有理的,一定要纠错到位,还人民群众以公道。”中央政法委有关负责人着重强调说。

坚持源头治理调解优先

“化解群众上访,不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必须重视源头治理,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吉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秦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