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武汉理工校长被举报抄袭疑与院士评选有关
2009年08月06日 12:31汉网-武汉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万余网友热议“抄袭门”

至昨日,关于“武汉理工大学校长论文抄袭”的新闻,评论过万。全国各地网友纷纷发表观点。有愤怒者,有谴责者,同样也有怀疑者。   

新浪武汉网友:

我是武汉理工大学老教师,出了这件事我和其他武汉理工大人一样感到蒙羞。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和拼搏赢得的声誉受到重创,我感到痛心疾首。抄袭事件极大地伤害了我们大学,伤害 了为之奋斗的师生。对不起社会对武汉理工大学的关爱和呵护。这种恶劣的抄袭事件是个人行为,应当严肃处理。但我相信广大的武汉理工大学师生是无辜的,勤奋努力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还望大家继续关爱我们大学,深深地感谢网友一如既往地支持武汉理工大学。   

新浪广州网友:

从功利性来讲,周确实没有必要去抄袭。

在学校呆过或在社会上评过职称(如高工)的人都知道,这种会议论文一点实用性没有。我说的实用性是指,评职称时这种会议论文不算数;职称只认核心刊物的文章,这种会议论文不算数,要是写上凑数,只会挣来负票。评院士时,这种论文更拿不出手,评院士时不是看论文的多少,是看论文的影响因子。

所以,我认为周本人并没有这种动机。大家可以更理性一些讨论,而不是谩骂。   

新浪江苏南京网友:

双肩挑的人哪有精力、时间在一线搞科研?   

新浪江苏网友:

真正让人不能原谅的不是抄袭这种行为,而是抄袭者的价值观。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抄袭行为,仍不能禁止?

“学术潜规则”终将毁掉学术 ●李煦

半年前的一桩抄袭事件,而且当时已在小范围内处理过,如今突然在媒体上曝光;曝光时机又是那么微妙,正逢当事人要角逐中科院院士之位,有这么巧的事么?

不过此时此刻,再谈“阴谋论”已然不必;因为民间有句俗话:“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话糙理不糙啊。

事到如今,站在“危机处理”的角度看,也许最可遗憾的事情,就是事发时没有下重手,而是以批评为主,“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轻描淡写地消化了此事;没想到终于被“有心人”发掘、放大、发酵。试想,如果在发现论文抄袭的第一时间,就“自曝家丑”,并严肃地按照学术道德规范处理此事,还会有后来的这些纷纷扰扰吗?

不过,如果我们能站得更高一些,就会发现,只要学术圈的潜规则不改,没有周祖德事件,也会有李祖德、王祖德;就算不发生在武汉理工大,这类事件也完全可能发生在其他大学。

“学生写论文挂上导师名字,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署上别人的名字,学生不是傻瓜,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1、挂名有额外的好处;2、不得不挂名,否则要吃亏;3、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挂名也不心疼。

如果中国学术圈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等着一起又一起的丑闻爆发吧。而那些掌握中国学术圈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的人们,应该十分谨慎:当你们不再爱惜自己的名字,允许别人随意“挂”你们的名字,那么,你们的名字蒙羞,将只是迟早的问题。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