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官治权
2009年08月06日 04:31南方都市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袁曙宏

现在的法制观念要从过去重治民向重管理、重治官、重服务的方面转变。

如果连法律都得不到执行,怎么能寄希望一个领导人的讲话,一个基层政府的承诺,让老百姓相信呢?老百姓看到的是基层政府经常不执行法律,关键的时候你却要老百姓来相信你的话?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

本报讯 (记者 秦鸿雁 实习生 伍悦 通讯员 穗仁宣)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关键是治官治权。”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昨天在广州给近千名政府机关人员培训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我们要从过去重治民向重管理、重治官、重服务的方面转变”。

昨天上午,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及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府机关人员近千人,参加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做了专题讲座。

依法行政首先要依法治自己

袁曙宏说,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治理国家机器,国家权力。权力治不住,食品安全也治不住。故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关键是依法治官治权。

“但法制建设、政治制度改革的难度要超过经济制度改革。”袁曙宏说,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不号召大家也会自发地动起来,但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不一样,它是治官治权,是对既得利益的剥夺,缺乏这种自发的动力。要从上而下地推动,也要自下而上地参与。

袁曙宏说,大家都认为要依法行政,但具体到实际就会遇到阻力。而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他们希望上、下级都依法行政,但他自己不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要依法治自己而不是治别人。一些政府部门一成为被告,就觉得老百姓是刁民,这种观念要改。如果现在不抓法制建设,5至10年后,积累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群体性事件折射政府诚信问题

在袁曙宏看来,目前有少数基层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不是守住法制底线,而是把问题抹平,采取依葫芦画瓢的方式,造成社会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现象,不守住法律底线,难以保证长治久安。即便短期摆平了,长期会很麻烦。

“此外,目前制度执行在公正和高效上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不相适应。一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发生的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中,老百姓表现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政府说的老百姓打个大大的问号,他们宁愿相信网上说的,相信小道消息。为什么他们不相信政府?为什么有些政府的诚信发生问题?政府的诚信,国家的诚信,来源于人民对法制的诚信。”

“如果连法律都得不到执行,怎么能寄希望一个领导人的讲话,一个基层政府的承诺,让老百姓相信呢?老百姓看到的是基层政府经常不执行法律,关键的时候你却要老百姓来相信你的话?这怎么可能?如果这成为一种常态,问题将非常严重。”

另外,袁曙宏还批评一些地方法制建设呈口号化、形式化、利益化的趋势,很多行政管理的方式还存有浓厚的人治观念。袁曙宏强调,“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涉及到每一个人,现在的法制观念要从过去重治民向重管理、重治官、重服务的方面转变。”

越是金融危机越要守住法律底线

袁曙宏说,现在金融危机之下,为了上项目,搞经济,有些人认为法律可以放到一边。对于某些政府部门以金融危机为借口,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法治对立起来,认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会束缚政府手脚,影响应对的速度和效率,主张可以不必遵守现行法律的一些规定。袁曙宏强调,制度需要有稳定性和预期性,不然“经济要发展,改革要推动,社会要稳定”的目标就会受影响。但他强调,越是金融危机,越需要理性,越是要守住法律的底线,凝聚信心。现在很多大项目快速上马,但希望都在法制的指导下进行。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秦鸿雁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