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我对于网上的评论素有敬意
2009年06月23日 16:41人民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6月23日下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人民日报评论,并回答网友提问。

[网友“余le”]:现在网上评论写手不是一般的牛,很多是激昂文字、针针见血、深得民心。您是不是觉得压力也挺大的?从网上,转一些人民日报的时评,有一些文字还是挺犀利的,而且特有针对性。而且与评论员文章相比,简直就是两种话语体系,两种风格。是不是两拨人写的?  [15:59]

[卢新宁]:我对于网上的评论素有敬意,并不是针针见血的激扬文字,更重要的是忧国忧民的满腔热血,我觉得这是特别让我有敬意的。20年前我们报社的一个副总编就写过,人人都要学会写评论,这是发扬民主的需要,当然那个时代如果人人都写,根本没有地方发。现在有了网络时代,有了遍地生花的网络时评,给了很多人一个平台。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形式。它让评论不仅成为一部分人的职业技能,过去写评论是一部分人的职业技能,现在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表达能力,甚至上升为民主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我知道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发言,真的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觉得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当然我感觉到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文字表达的压力,实际上我们的一些言论,我们的时评写的比较尖锐,也是可以的。我觉得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我刚才说的责任的压力。网民们能够在网上激昂文字、针砭时弊,我们作为专业做评论的党报评论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和去担当的。当然另一方面,可能网上有一些文字,也可能有一些有失理性,有时候偏激。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认为网络是多元化的社会意见构成里面分析意见构成的特别好的渠道。平时我们都让我们部门的同志,我刚才也说了,经常要上网。其实党报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全民办报、全党办报。过去是通讯员时代,用通讯员办报,现在网络时代可以看看网上的网言网语,看看网民的评论,它实际上是我们办报的庞大的“亲友团”,是一个很好的、有很多资源的后台和背景。我觉得这些对我们都是很有益处的。  [16:01]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邵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