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6月23日下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人民日报评论,并回答网友提问。
[主持人]:我们看一个网友的提问。
网友“单纯哲人”:人民日报已经有了“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非常有名的评论和专栏,对很多媒体而言,言论还在开辟疆土的阶段,空间也比较大,我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人民日报如何更好地经营这些名牌栏目,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15:19]
[卢新宁]:人民日报从评论部来说,确实除了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之外,还有像刚才这位网友说的“今日谈”“人民论坛”这些传统的名牌栏目,以及“人民时评”大概有四五年历史的一个新的栏目。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其实人民日报还有别的评论栏目,比如“国际论坛”、“金台随笔”、“心语”、“声音”,还有海外版的“望海楼”,这些不是评论部经营的,但是总体上构成了人民日报评论的格局,我觉得各有定位、各有风格,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刚才您说了,这几个专栏,从这三个专栏来说有一定的分工,比如“今日谈”是在一版要闻,在黄金地带,短小,一般在三五百字,其实我们现在不要五百字,往往三百字左右,要求短小,直面问题,要比较尖锐,像一个小时评一样。“人民时评”是在五版,主要就新闻事件、热点事件做及时的发言,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人民论坛”是在四版要闻版,这个节奏比人民时评更缓一点,就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做一些评论,我们曾经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假如媒体缺席”、“解放思想先要解放表达”、“学会在舆论监督中工作”等等。
最近我们可能还想发“领导干部与言论自由”,因为针对一位组织部的干部的言论。他们是各有定位的。刚才您说的特别对,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我们现在压力特别大。报社编委会特别重视人民日报的评论,因为觉得政论是人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现在竞争的压力非常大,实际上你刚才说到了很多其他的媒体在开疆扩土,我们身边都市类的媒体他们在言论制作上提出的口号是不遗余力地推出言论品牌,一年的经费能到300万、400万,这么多的钱用于经营言论栏目,同时,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互联网,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培养了一大批新的意见领袖,很多时评作者的言论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甚至很多人的言论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走向。我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个方面,还有一些传统的媒体,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传统主流媒体,他们也要改革创新,四处网罗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据我们所知,中央电视台把“言论立台”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新华社本来是一个做新闻通讯的,是国家新闻通讯社,但是它也提出了“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事实不等于雄辩”,它也要雄辩,也要做自己的言论,所以推出新华社的社评、时评等等。
我觉得些是烽烟四起,在言说时代,不仅人人都有麦克风,而且很多媒体都把它作为竞争的着力点。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非常有压力的。我想怎么去好好经营这些栏目,一个是上面说的,我们要增强影响力,就是要对社会现实及时发言,而且要发好言,把话语权用好,有现实的针对性,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15:21]
编辑:
邵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