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6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配文)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中新社伦敦六月十五日电 题:中国驻英大使傅莹:“西方是时候更多地了解中国了”
中新社记者 李鹏 魏群
从准备扎根边疆的蒙古族大学生,到周游列国的共和国外交官,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亲历了国际形势的变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回首自己三十年外交生涯,傅莹的感受却极为平实和简单:“中国不是要称霸世界,中国就是想过好日子。”
傅莹在伦敦接受本社记者专访说:“从对外政策上讲,中国无意与谁争夺或分享霸权。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和平合作的外部环境,以便聚精会神搞好国内建设。”
中国不争霸,但世界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大的国际问题,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是很难的。傅莹表示:“当然,中国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国际责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国际义务。”
在她看来,大国之中,中国的外交相对平和,比较积极友好,相当成功。傅莹回忆说:“现在的中国外交,比我刚参加外交工作时活跃多了。”
至少在伦敦的外交圈,傅莹是“活跃”的——她经常在报纸上撰文,接受媒体采访,频繁深入英国主流社会,发表演讲,与各界人士沟通。今年四月,英国《外交官》杂志授予傅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称赞她“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
不过,傅莹将自己的受尊重归因于外界对中国强国地位的认同。她表示,虽然中国民众对中国是否成为强国有不同看法,但国际上对此并不怀疑,认为中国已经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位置。她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二〇〇八年奥运会灿烂的焰火,被视为是庆祝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礼花。”
中国这个强国要做什么?要用什么方式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傅莹经常面对的问题。她表示,外界担心,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或干涉他国内政。
傅莹说:“中国是个忧患意识比较强的国家,比较谦虚,我们从骨子里没有霸权的文化,没有这种兴趣。小平同志多少年前就曾说过,中国不能称霸。”中国在历史上是受欺压的,没有扩张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讲究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文化上,中国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和谐,和为贵”。
傅莹认为,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中国仍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仍在进程中。五亿人口的经合组织国家(OECD)现代化平均用了两百年,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要在更短、更浓缩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前所未有。她说:“中国国内的问题,因此是中国的重中之重,我们对外的战略也都要为此服务。”
在欧洲乃至西方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大国崛起必然伴随武力扩张和霸权争夺。傅莹对此并不认同。她认为,在工业化时代,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占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市场,资源和市场都要通过武力手段去保障,西方国家掠夺殖民地背后的驱动力实际上是工业化。
傅莹说:“中国是在全球化的现代背景下,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一百五十多个成员国的市场是相互开放的,中国有全球化市场的可能性和条件。”她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用和平与合作的手段,去实现发展是可能的”。
不过,傅莹表示,不去争霸,不等于没有国际地位;不欺负别人,不代表不发挥作用。她说,中国的目的是“有一个合作的和平环境”,但“目前的很大问题是外界对我们不了解”。
傅莹说,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是非常主动而广泛的,而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仍比较有限。因此,一方面,中国要更主动地介绍自己,另一方面,她坦言:“西方是时候更多地了解中国了。”
她认为,外交本身就是一个软性的交往,就是通过人与人打交道,通过政策表述,来实现国际目的。傅莹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的外交还是要和平,要合作,这是我们外交的主轴。”(完)
作者:
李鹏 魏群
编辑:
贺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