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报告指中国公众对乙肝歧视减少 半数患者未因病被疏远
2009年05月13日 15:23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三日电(记者 曾利明)目前中国内地有慢性乙肝患者二千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九千三百万人。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中国社会公众对乙肝歧视正在减少,已有百分之四十九的患者表示:“知道我患乙肝,朋友、同事没有因此疏远我”。这是今天发布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调研报告披露的最新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称,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次调查结果让人看到保护乙肝群体权益取得了一定成效;歧视的减少,将有助于改善乙肝群体的就业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旨在建立追踪评估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科学平台,为衡量其生活质量提供标准和依据的本次调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会主办,调查对中国内地八个城市的六百名乙肝患者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评估标准并结合中国特点,从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肌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心理卫生、治疗效果、社会支持、治疗依从性以及经济状况等十项内容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显示: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六十四点一分(满分一百分);百分之五十三患者认为“保护乙肝患者的权益和法规得到了有效执行”,仅有百分之十五持不同意见;仍有百分之四十二患者认为,很难向老板和其它人解释自己的健康问题;百分之六十患者在过去四周,曾因压抑或焦虑等情绪原因而减少了工作和其它活动时间;百分之九十五表示将在未来十二个月,通过“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来改善疾病状况。

在治疗方面,百分之九十九正在或曾经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认为“初治药物选择一定要慎重”;百分之九十四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也应考虑整体治疗费用”;百分之八十七认为“初治时要尽量选择抗病毒能力强、耐药率低的药物”;百分之八十五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可能会影响长期疗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分析指出,慢性乙肝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应从改变态度开始。因为治疗是个长期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增加心理压力;乐观的心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患者树立理性的治疗目标,从而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曾利明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