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起一种机制,既能鼓励官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保持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又通过各种机制约束和控制他们的个人欲望,不让这种欲望破坏了公共权力的运用。”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谭君久
日前,由于抗震救灾不力,四川省纪委监察部门将德阳市绵竹市孝德中学办公室主任董远云等6名干部免职。随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又通报了多起抗震救灾不力的典型案例。这次雷厉风行的免职行动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人们在表达对这一事件看法的同时,也提出了“什么才是一个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的问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和题客调查网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139人参与),81.5%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39.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百姓生活,倾听民意,了解民间疾苦”。此外,34.8%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敢于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回避,不弄虚作假”。
“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真是大快人心!”某银行职员张先生每天都关注着汶川特大地震的进展,他为这一处理结果叫好,“肯定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在媒体工作者罗先生看来,因为救灾不力而被撤职,既是对其他政府官员的警示,也是对老百姓的一个交代。他希望地震过后,这种问责机制能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常态。
调查显示,16.2%的人认为这次免职事件政府“处理及时,大快人心”,39.9%的人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杜绝同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调查中,17.9%的人认为“火线免职”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12.4%的人觉得处理太轻,“应该有更多官员对此负责”。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大部分党员干部都始终坚守一线,在危难关头担当了救灾的先锋和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地震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灾区一线指导工作,温家宝总理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现场,他们展示了“亲政爱民”的大国领导人形象,感动了中国和全世界民众。在抗震救灾中,也涌现出了王洪发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
武汉大学大四学生黄同学看到网上关于他们的各种报道而深受感动。“在大灾面前,他们经受住了考验,是能成为人民主心骨的好官员!”
本次调查表明,64.5%的人认为政府官员“坚守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行为令人感动”,54.3%的人认为他们冷静镇定,毫不畏惧,是“抗震救灾的主心骨”。同时,62.7%的人对于部分官员贪污挪用救灾物资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政治家应有大智慧关注民生议题”
一个人民公仆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亲民、正直、领导和战略才能。”在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徐冉眼里,这是一个人民公仆应该具备的品质,“关键是要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
在武汉大学政治学专业学生闫帅看来,公众首先应该正确对待和认识人民公仆,不能将他们推上神坛,而是应该将他们纳入体制中来。“人民公仆一要秉公执法,不越位,不缺位;二要廉洁自爱,不贪污,不纳贿。此外,业务水平要高。”当官不能无为,在他看来,业务水平还应该包括官员的应急能力,特别是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对官员有太高的道德情操要求也不现实,”深圳某工商局的公务员陈先生说,“能做到干部考核标准的德能勤绩廉就可以。”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储建国认为,人民公仆也有对权力的渴望。但在谋取自我幸福的同时,不应忘记运用权力追求公共目标,为众民造福。“政治家应有大智慧关注民生议题。”
去年“两会”上,胡锦涛告诫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大好的形势面前,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调查显示,81.5%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39.0%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善于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疾苦”。34.9%的人认为人民公仆应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此外,“学习进取,锐意革新,勇于接受新事物”(30.0%),“具有亲和力”(28.7%),“具有个人魅力,有思想,有魄力”(26.6%)也是公众期待的品质。
“我们很难容忍不尽职的人员继续在我们的队伍中,为了表明他们的工作和责任,我们做了这样的决定。”绵阳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刘俊林看来,虽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觉悟,但在地震面前,这些被免职的公务员已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大多数都是能够为民着想,与民分忧的。但毫无疑问,部分官员也存在问题。”李林认为,政府官员的整体作风开始向务实转变,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存在。
调查显示,53.5%的人认为现在的政府官员作风形式主义,官本位意识浓厚;53.2%的人认为还存在着“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现象;46.6%的人则认为大部分官员作风正派,为民分忧,堪称人民公仆,只有小部分存在问题。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如何使官员们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在闫帅看来,公仆不能高居庙堂,眼睛需要向下看,去体察民情,了解疾苦,“重点还在于体制的建设,一要健全,二要细化。而在执行上,坚持党内民主的同时,更要鼓励党外监督,引进外部力量”。
“这涉及干部机制问题,”陈先生认为,在体制内改革而大制度不变,实际效用不大。“认为操作的因素太多。”他说。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谭君久说,以往组织的考察看重个性,远远超过了对官员的事业心和实际工作的干劲、能力和实绩的看重。这往往使得官员队伍中畏首畏尾、唯唯诺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占了相当的比例。
“要建立起一种机制,既能鼓励官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为公众服务的同时保持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又通过各种机制约束和控制他们的个人欲望,不让这种欲望破坏了公共权力的运用。”谭君久说。
调查显示,79.0%的人认为应当提倡主动引咎辞职,使官员勇于承担责任,27.3%的人认为制度上应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54.0%的人则认为应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罗先生看来,除了建立常态的官员问责机制,还应该优化公务员的遴选机制。在选拔中,要做到真正将各种标准的考核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一次性遴选变成经常性考核,由少数人评价,变成社会评价。“现在的标准肯定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遴选机制还存在不合理因素。”
网友“江中叶舟”认为,领导干部只有对自己岗位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才能常思贪欲之害,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依法、廉洁用权。“对权力有敬畏感,意味着敬畏国家的法律和党的纪律,敬畏社会舆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说到底,就是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本次调查中,35.8%的人认为公务员应当“牢牢树立公仆意识,加强个人修养”,31.1%的人认为应当“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此外,“优化官员遴选和选拔体制”(24.7%),“加强舆论监督,发扬民主作风”(29.6%)也是公众认为应当采取的措施。 (实习生 童斌 汪亮亮)
作者:
童斌 汪亮亮
编辑:
印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