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
|
资料图:八月二十八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默克尔对华强硬政策的推出,虽然在短期内会给中德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不会改变未来中德关系稳定的大局
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通过一份亚洲政策文件称,崛起的中国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逐渐成为西方的竞争对手,德国为此应加强与美、印、日等国的合作加以应对。
显然,跟她的前任施罗德相比,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要强硬许多,这种转变的发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除了和默克尔的个人因素有关外,也有着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中国崛起引发欧洲忧虑
德国包括整个欧洲跟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稳定,但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慢慢崛起,这给西方国家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中国的崛起还造成美欧的接近,这更加剧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对华的防范。
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另一层因素跟欧洲人理想色彩很重有关。欧洲历史悠久,几乎所有西方的民主自由法制观念都是从欧洲开始产生的,这使得欧洲比美日等国对中国人权方面的要求更加“执着”,早在十几年前,这种“执着”就已经体现出来。
新老交替致使对华政策变样
最近一两年,德国、法国、英国这三个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都经历了世代交替的过程,这也对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带来很大影响。
老一代的欧洲领导人对中国都比较友好,而且都有中国情结,他们进入政坛的年代基本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看来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加上那个时候的中国发展还没那么迅速,等他们后来达到权力顶峰时对中国怀有好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的一代领导人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即冷战结束之后才步入政坛的,默克尔本来是东德人,对社会主义有天然的反感。上世纪90年代初,弥漫在西方的是“中国崩溃论”。那时,中国被西方认为是最差的社会主义国家。当默克尔上台达到权力顶峰,恰逢中国全面崛起,所以默克尔对华强硬便不足为奇了。
负面效应已延伸至德国民间
这种强硬所引发的负面效果已经开始出现。在德国国内,默克尔对华政策虽然遭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公然反对,但从默克尔上台之后的表现看,她已经牢牢掌握外交主动权,外长只是一个技术官僚,所以这种反对究竟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很难说。
还需谨慎的是,德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不光体现在官方,德国的民间以及舆论也开始防范中国,前段时间德国《明镜》周刊刊登一篇耸人听闻的封面故事,声称中国黑客侵入德国总理府是中国军方所为,并声称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中有许多人是中国间谍。这跟笔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留学时所看到的完全不同。当时,德国人完全没有把我们看成威胁。
中德大局不变的深层原因
对此,中国一方面要予以关注,另一方面也无需夸大德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有多么恶劣。关注中国人权已经成为欧洲的一股潮流,只是跟英法相比,默克尔政策调整得比较早而已。但只要在台湾问题等核心问题上跟中国没有冲突,不管欧洲的领导人怎么变,不管中国和西方的整体态势怎么变,中德关系乃至中欧关系基本还是稳定的,因为欧洲不像美国跟中国有战略利益冲突,也不像日本跟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历史现实恩怨。与此同时,中国完全可以化危机为契机,主动加强跟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互动。(作者邱震海,刘俊整理)
编辑:
郑伦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