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嫦娥一号寿命只有一年 中国探月有两大创新
2007年10月21日 04:33南方都市报投票数: 顶一下  【

从航天一局昨天下午的工作安排上可以看到,火箭的防水处理已经列入议事日程。龙乐豪介绍,由于连续几天以来,西昌的天气都不太好,不时还下些细雨,而火箭在升空前的半小时左右就会暴露在塔身之外,为了防止由于落汤鸡式的遭遇而短路,在发射前还需要对其进行防水处理:给火箭防水通常会采取防水胶布或防水胶的方式涂在其表面等。

而据航天一局的工作人员透露,火箭还是很娇贵的。9月底,火箭自北京运抵西昌时,是由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一院发射队的14名工作人员自北京随车押运。

在火箭押运历时近5天时间里,每到预定检车站点,随车押运工作人员都会按要求,查看每一个与产品连接的固定点,是否没有松动,保险铅封是否完好。一位参与押运的工作人员介绍“所有过程必须亲眼看到和亲手摸到”。

且在长三甲押运过程中,三级箭体检车过程中必须要对箭体内氧,燃箱的压力进行实时的监测。随时调节,防止共底部分受损,由于监测管路与箱体的单向阀相连,每次测压时都需要用顶杆把单向阀顶开,方可测压,加之此部位靠近产品的中下部,空间非常狭小,队员们每次检查过程中都要仰面朝上,躺在地上,一点一点往里挪。

每检查完一次压力,队员的身上就会蹭上一层油泥。自北京抵西昌,108小时内,工作人员完成了12次检车工作,确保了长三甲火箭产品顺利、安全、可靠到达基地。

中国人登月还需20年

龙乐豪说,到目前为止,探月卫星这一块,中国应该说还是落后的,还是第一次,最早是美国,现在日本也都在我们前面,9月14日发射了月亮女神。但从技术上来看,比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水平我们是要好得多。

1969年7月21日美国人登上月球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之前,进行了40来次的月球探测,我们是初期阶段,要想把人送到月球上面去,我个人的判断十年之内不太可能,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基础的条件不够,火箭运载力也不够,还要重新研制大的火箭,但国家只要投资下决心干,还是可以实现的。估计中国人要登上月球还需要20年的距离。

-前线动态

航天人员食谱有饼有粥有羊肉

本报讯昨天上午,记者探访了航天工作人员的食堂。食堂门外的一块黑板上写着当日的食谱。昨天的中餐是由四素四荤和汤组成。主食则是粥,馒头,红枣发糕、玉米渣南瓜粥等。

据当日食谱显示,航天工作人员享用的早餐有:甜咸油饼、肉酥烧饼、三刀西葫芦蛋饼、黄油葡萄蛋糕、燕麦面旦,以及牛奶、豆浆、紫米粥、蔬菜粥等。而晚餐看起来则显然要丰富,除了有芝麻烧饼和大米粥,菜谱里还包括了涮羊肉、酱爆鸡丁、肉皮冻、西红柿鸡蛋等。

逾百记者扎堆西昌

本报讯“西昌被前所未有地关注,这是卫星发射以来最火爆的一次。”金英旅行社的汪主任昨天对记者说。往西昌的航班上,每天都要下来好几拨记者,住在酒店里的简直就是新闻团。

当地酒店一房难求

在西昌健康南路附近的香格里拉酒店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数十记者拼车前往发射中心的风景,有提着摄像机的,有拎着长枪短炮的。“今天去不?”“你今天跑哪块?”这几乎是每天早晨都可以在酒店门口听到的招呼声。

而在航天路附近的明珠大酒店里,不预订的话根本就要不到标间;几十米之隔的春栖谷酒店里同样住着来自广东等地的媒体。“总有人早晨出门时存手提电脑在这儿,下午说是回来写稿再取。”前台的工作人员称。保守估计现在记者已经来了逾百人,当地的一位官员称。

的士司机吴先生说“这几天的生意好了多少倍??”,都是往发射中心方向的包车。金英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称,旅行社现在在外面包车的价格也明显上升,有的公司还到攀枝花调车来用。酒店的价格也普遍上浮近两成左右。

游客团成了记者团

而为了不给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造成影响,目前发射中心对外强调新闻纪律,除了跟游客一同进入指定的旅游点参观外,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办理手续的,在发射前这段时间难以进入中心。这样的要求也让记者们在禁令下各显神通,中心门口到处可看到记者左瞄右瞅,寻机入内的身影。

讲解员称,这几天,旅行团的记者超多。昨天中午12时左右,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口看到一车出来的游客里,除了两位外地来的上了年纪的游客,其余8位均是来自广东、成都以及武汉的记者。“10个进去的人里面恐怕有7个是记者。”旁边等着游客的一位司机说。

尽管离嫦娥奔月的时间越来越近,但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旅游仍然对外开放。

-卫星发射基地巡访

酒泉:中国在此“一步登天”

四大发射中心定位各有不同

来自国家宇航局的权威资料阐述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中低轨道和高倾角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及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这仍然只是一个笼统的表述。

而今年9月22日刚刚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巡访报道。

“嫦娥一号”奔月进入倒计时,远在沙漠边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发射架上没有“长征”火箭、载人飞船,大漠戈壁因为寂静显得更加广阔:“问天阁”里没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对面正值辉煌时节的胡杨林人迹寥寥。

连空气中也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军人们接到爱人的电话,商量着下班后谁去买菜、谁去接孩子;一群没穿军装的女人聚在饭馆,热烈讨论煤气灶和电磁炉,究竟谁更节能高效。

可是,这里注定还要发生一些足以成为历史词条的事情,例如:一年以后,3名宇航员将乘坐“神舟七号”从这里升空,去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任务。那时的航天城必将再次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如今天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聚焦全世界的目光。

转折

“921”工程改善中国航天窘境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之前,除了地点不同外,在普通人的观念中,已经建成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似乎没有差别。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后,这种局面明显改观。杨利伟拉近了社会民众和太空宇宙的距离,酒泉基地被看成宇航员启程飞天的地方。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