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忆《雷雨》:巴金为之落泪 周恩来熟记台词
2009年04月05日 10:34北京晚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二十三岁作《雷雨》四十七年“两部半”

主讲人:梁秉堃(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人艺编剧)

地点:涵芬楼书店

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我们人艺所谓的“郭、老、曹”剧院,主要是指我们演的戏剧是郭沫若、老舍、曹禺写的。因为各种原因,老舍、曹禺的戏多一点。我就想通过两个戏和若干故事来介绍一下北京人艺,介绍一下这两位剧作家。

曹禺床底下全是草稿

先说两个戏,按我的观点,一百年来称得上经典的并不是太多。其中突出的是,前五十年出了一部经典戏剧《雷雨》,曹禺写的;后五十年出了一部经典戏剧《茶馆》,老舍写的。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眼下大师太多,但假冒伪劣的也多。于是之是个很好的人,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他曾经说过:“满大街都是大师也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一生都不承认自己是大师。

我觉得咱们现在所谓的精品太多了,而这些精品首先没有科学界定,什么是界定啊?一个是《茶馆》,一个是《雷雨》。我认为,精品不是任何人随意确定的,是历史定的,观众和读者定的。《红楼梦》大概谁都不敢说不是精品,反正我到现在,无论我看了多少次,每次我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大体说,大师应该是在他的作品上,无论是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都能有着开宗立派的巨大成就。

《茶馆》与《雷雨》一个是经得住观众的考验,一个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我给大家说一下《茶馆》的来历,《茶馆》是歪打正着,我这个老舍老师开始没想到写《茶馆》。刚从美国回来时热情极高,写了一个剧本没有被采纳。是总导演焦菊隐和曹禺提出来让老舍专门写《茶馆》,他开始还不太情愿,但最后写出来精品。而现在不少电视剧,还没有开机就说是力作精品。

曹禺是23岁写的《雷雨》,他对我说,写了五年的时间,自己的床底下全是草稿。现在有青年作家问我,您怎么写作?我说用电脑敲,他说我问写作的程序。我说程序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他说我们不是,我们是玩儿累了才写。我说,我是写累了才玩儿。我从未听说哪个名作是玩儿出来的。我认为,人生成功需要三大要素,第一是天资,第二是勤奋,第三是基因。

巴金流泪看“雷雨”

《雷雨》是怎么面世的呢?当时曹禺把稿子投给了 “文学季刊”的杂志,这个杂志的编委有很多有学问的人,其中就有巴金。当时巴金来北京开会,晚上睡觉之前想看东西,就说有没有可以让我翻翻的。恰好《雷雨》在那儿,巴金拿起来一看,就问这是谁写的?靳以说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是写作的新手。巴金看了一夜,后来是流着泪看完的。他说我近来看一部作品从没这么动感情,第二天就说应当发表,而且是一次发表全文。巴金的结论就是:这部戏给我力量。于是,曹禺才在社会上露脸了。咱们推论,巴金要不来开会呢?来开会不想看书呢?看书没看《雷雨》呢?几个因素都可以促使巴金不看这书,中国就少了一位大剧作家。最后他们成了忘年之交。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台词   雷雨   巴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