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倒台 昆明数十万人上街欢庆(图)
2009年10月21日 11:05生活新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涌上街头狂欢

这十年,是一段伤痛的记忆。它沉睡在太多人的记忆中,让人刻意去回避,不愿意提及当年的创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如果有一个时刻和1949年10月1日一样伟大,那就是1976年10月6日,粉碎了“四人帮”,长达十年的“文革”画上了句号。我们试图以点代面,透过一个家庭的十年,从个人命运的转变去感受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回忆浩劫

离休教师往事不堪回首

在著名的《放牛班的春天》中,第一个经典的镜头来自于克莱蒙马修老师去到“池塘畔底”辅育院,他在学校门口遇见了年仅六岁的孩子贝比诺。马修:小家伙,你在干什么?贝比诺:我在等星期六。

与电影相雷同的现实发生在1975年,刘芬的小儿子才10岁,小学三年级。他在一篇作文中如此写道:“一到星期六,别人的爸妈就来接,而我没人来接!”这个像贝比诺一样的孩子,每天都盼望着星期六,尽管他知道星期六父母仍然不会来。于是,每个星期六,当学校里的孩子走了后,他便由一名有着历史遗留问题的老教师带回家去。

刘芬的丈夫,在食品公司当个小领导,在这场浩劫中如惊弓之鸟,整天用工作来削减内心的恐惧,根本无暇照顾孩子;而刘芬曾参加过一二一运动,当时她还在云南大学上学,因为参加这次革命而被国民党抓捕,被关在现在的云南民族大学内的临时“集中营”内。正是这样一个老革命的身份,让刘芬在十年中受尽了折磨。1966年,刘芬任腾冲县民政科(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局)科长。“那时候的领导没有架子,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当记者在老年公寓里见到84岁高龄的刘芬,她如此描述自己当时的工作状态:要到缺粮的地方去安排生活,慰问老百姓,还管着军烈属。然而,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像她这样的干部是不可能会幸免的,她很快被人从民政科长的位置上揪下来,进了“学习班”。

“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刘芬面对那段历史,作了如此简短的答复。事实上,要走进一个老人的记忆,去了解那段历史中的个人命运无疑是残酷的。在正式进入采访之前,刘芬告诉记者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老年公寓里新来了个老人,两人见面后无意间聊起了那段岁月,哪知对方大为不快,直言道:“说点愉快的吧。”的确,在采访中,刘芬的无数声感叹,几度让采访陷入僵局。“说不清了,说不完了。”老人淡淡地说。这一段历史直接影响了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在妈妈刘芬的叹息中,包含着儿子所受的苦。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最困难的时候是1969年。她家有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本科生。老大已经小学毕业,学校停了课,整天无所事事。“白天去街上看别人打人,看别人戴高帽子,早晚还得做饭给弟妹们吃。”我们眼前浮现出的景象是:一个大孩子,带领着几个小孩子,既为兄亦为父。在这个家庭中,由于受这段历史的影响,下一代人中没有一个本科生。老大在1971年才上了初中,他和那个年代的其他孩子一样,去当了工人,然后去当兵;老二先去当知青,后来也去当了兵。这些下一代,完全没有了刘芬那一代人的轰轰烈烈,全都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然后,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一些事物在悄然变化。1976年,注定是要在历史里大写特写的一年。先是领袖离开了我们,让苦难中的人们更感失去了方向,再是峰回路转。最终印证了那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包倬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