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缅共知青战士康国华:被炸瞎双眼晚景凄凉
2009年10月27日 11:10凤凰读书 】 【打印共有评论0

双眼换来的英雄

南下战役的惨败令出身“红五类”的知青几乎全部选择了回国。仅康国华的部队回国知青就接近30名。

但康国华、常春光或是蔡伟没有走:他们还看不到自己在中国可能的出路。

常春光在这里获得了中国没有的政治待遇:先后加入了缅甸共青团和缅甸共产党。

康国华则继续保持勇猛的作战风格。打仗依然是康参与革命最好和唯一的途径,直到失明。

1971年的冬天,缅共“人民军”以果敢为基地,出动野战军主力四千人,全力进攻滚弄。

“滚弄战役”中,政府军动用了重炮、飞机。双方血战四十二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康就是在“滚弄战役”的一场战斗中失明的。他常常回忆起那场战斗的细节:敌人的凶悍、情报不准、自己的麻痹大意,诸多巧合导致了他的悲剧。

康因为作战勇敢,被临时从战斗组调到火力组指挥重机枪。19岁的康虽然一直打仗却从未玩过重机枪,于是亲自担任重机枪手。

夜里三点,战斗突然打响。康国华惊讶地发现对手是情报上没有说明的敢死队。

此时敢死队员已经顺着山坡爬到离机枪阵地只有20多米。康国华抄起机枪要猛烈射击,却发现战壕挖得太深,身材矮小的他踮起脚才勉强看到外面,怎么射击都不舒服。

敢死队员继续匍匐靠近,康国华索性像王成一样跳了出去,三次双腿叉开站在战壕前对着山坡猛烈射击,直到被枪榴弹击中。

王成式的英勇形象令康失去了双眼。惨痛的代价也令他终于为自己杀出了一条政治血路。

康国华荣立一等功,成为全军的战斗英雄和缅甸的“保尔柯察金”,各种政治待遇接踵而来。

康国华负伤后先是在中缅边境的108医院享受24小时特别护理。10天后,换上解放军军装,转移到昆明43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高干病房,由北京请来的眼科专家进行手术。

康国华的病床旁摆着精美的水果和中国最高档熊猫收音机,病情也成了政治机密。

最终,前来看望的缅共副主席德钦巴登顶亲自宣布康的失明。巴登顶赞扬康国华是“缅共的保尔柯察金”。

但康国华感受到的却是彻底的绝望,不久快跳楼自杀未遂。

一位老红军负责做他的思想工作。老红军向他描述了长征途中伤员的凄惨:他们比康的年龄还小,却要用菜刀截肢。

康考虑再三,决定放弃长期在43医院疗养的决定,要求回到缅甸,继续为缅甸革命服务。这一要求得到了巴登顶的批准。

康也成为与巴登顶私交最密切的知青。

1972年6月,康回到缅甸,以缅甸驻外人员的身份任108医院党支部书记。此后,康国华历任人民军801部队医院党组副书记、北方军区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人民军中央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直到1989年回国。

成为英雄的康国华经常给人民军做报告——这和中国也没什么区别。康每次回国探亲,解放军也会派军车将其直接从边境接到昆明。

1987年5月,已经是缅共主席的巴登顶再次接见康国华,并留下了唯一一张知青与缅共最高领导人的合影。

康回忆,那时候他感到很骄傲,甚至觉得牺牲是值得的。很多年以后,康国华还会想,如果缅甸革命真的成功了,自己的命运将会完全不同。

消失的政治生命

1972年,康国华负伤后没几天就发生了913事件。913事件后的,缅甸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顾问团首先撤退,直接入缅甸作战的支左部队昆明军区民族一支队、民族二支队也在一次集体抗议之后撤退。

中国,知青们也逐渐有了返城、调动工作或是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

第二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分五年逐步减少对缅共的援助,直到彻底停止。

这一年起,知青战士也开始分批被批准退伍,回到中国。

常也在考虑回国。邓小平的复出令他认为中国可能会开始正儿八经的经济建设。

1974年,常春光提出退伍申请。经缅甸东北军区同意,云南省外事办第四办公室(属中联部)备案后,被通知入境日期。

常回到中国原先插队的生产队,继续他的知青生活。但他觉得缅甸的日子更加快乐:部队风气正,干部身先士卒牺牲者众,是一支纯粹的红色革命部队。

第二年,回昆明探亲的蔡伟碰到了也在探亲的康国华。蔡伟的姐姐看到康国华打烂的眼睛后吓呆了,死活不让弟弟再回缅甸——即使是去办退伍手续立即回来也不行。

蔡伟于是没有办理正式的退伍手续,直接回到了插队的生产队。

1975年底,昆明插队知青被“一锅端”全部招工回城,蔡伟也回到昆明。此前一年,常春光已经提前回城进入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

康国华没想到形势变化这么快,不用出国打仗居然也能回昆明。这使得他的流血牺牲多少显得有些多余。

此时康国华对形势的判断是,失去双眼对他在缅共的政治前途影响不大,一旦回国,他将变得比以前更加一文不值。

康忍受着战友们一个个回国,逐步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自己选择了留在热带雨林里。

但中缅复交、中国加入联合国、尼克松访华、知青大返城等事件还是一次次冲击着热带雨林里的康国华一家。

1970年代末,知青返城大潮席卷全国。知青在中国迅速变为历史名词。康国华和其他一些身居人民军要职的知青依然没有回国。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知青”。

19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热闹非凡。康的战友们回国后基本上都有工作,一些人回国后做生意,一些人通过读书慢慢往上爬。

康在缅甸有了中国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越来越希望走出丛林,回到中国。

此时,被北京抛弃了的缅甸革命形势却越来越糟糕。

1986年下半年起,政府军集中十倍于人民军的兵力,动用飞机大炮坦克,大举进攻北方军区。

持续一年的残酷战争中,人民军丢掉了几乎90%的根据地。军中所剩无几的知青再一次集体退伍。

妻儿早已厌倦了密林里的生活,坚持要回国。但康很矛盾,回国的战友告诉他,盲人在中国的出路只有三条:卖唱、盲人按摩、算命。

80年代末,康国华数次提出退伍申请,却没人敢批,只得报告巴登顶。

巴登顶说,小康,你是缅共的保尔柯察金,你怎么能走!

康国华只得实情相告:再不回去,妻儿都要自己跑回国了。

巴登顶悲伤地说,小康,不是不让你回去。只是毛主席和华主席都不在了,他们要是在,你回去一定是干休所的待遇,现在回去谁也不会管你啊!

康国华对此心里清楚,却也无法考虑更多。

1989年3月,经过缅共中央组织部与大陆中联部对接后,在人民军服役整整20年的康国华退伍回到中国。

康的户口回到昆明,被分到了30平米的公房和未说明名份的9000元钱,再无其他。

当年10月,缅共发生政变。政变后的缅共各派力量人员、地盘变化不大,与缅甸军政府和谈后改为数个特区。

最大的区别是,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被彻底抛弃了。

身在中国的康明白,自己用双眼换来的政治生命就此结束了。

吃低保的英雄

康国华刚回国时并未感到生存的压力:康的知青战友,缅甸二特区师长车济将从大陆采购的事务交给康来做,保证了他的生活。

车济是极少数在缅共政变后依然担任高官的知青之一。

康手中握有大量用来采购的美金,不断有真的或假的高干子弟垂涎他的美金,与他共进晚餐。

1992年初,手握重兵的车济在缅甸遇害。康国华与缅甸的最后一点关联随之断裂。以后的路,康只能靠自己。

康真的曾经去卖唱,但之后他组织起了残疾人艺术团。此后,他还曾开过餐馆、电子游戏厅和网吧。

2000年,由于政策调整,康收入颇丰的游戏厅和网吧被关闭。之后的一次失败的投资又耗尽了全部的积蓄。

婚姻同样糟糕。康的妻子回国后不久带着孩子离开了他。第二次婚姻也是短暂而失败,康国华现在一直单身。

康国华回国后打拼讨生活的时候,常春光已经做到了云南外贸公司经理的位置,甚至多次派驻外国工作。2003年,常春光从云南外贸公司退休后回家安度晚年。

常退休后继续思索当年的岁月:缅甸还是那个缅甸,仗白打了,自己则充当了一回政治工具。

常所了解阵亡在缅甸的昆明知青超过100人,所幸自己活着回来了。

常春光的档案里夹着一份盖有外事部门公章的1974年中联部61号文。

这份文将知青战士在缅甸的行为定性为自由主义行动,但同时肯定为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是国际共产主义的表现。

文件还肯定了知青战士们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间接服务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份文件保证了常春光可以公开大胆地讲出当年的历史并引以为荣。

蔡伟没见过这份文件,档案里也只字未提缅甸的日子。他一直在昆明一家五金器材厂当工人。

“我忠于祖国,祖国抛弃了我,所以我无可奈何地去了缅甸。我忠于事业,事业摧残了我;我忠于真理,真理欺骗了我,所以我又回来了。”

蔡伟曾经用这句知青战士们最爱说的话回击中国嘲讽他战争经历的人。

蔡伟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直到退休。退休后的蔡伟是康国华家的常客。

但56岁的康国华还要继续拼搏:他没有单位,也无所谓退休。

康珍惜每一个与知青中“成功人士”交往的机会,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再拼搏一次。听着别人的成功故事,康有时候难免会想,如果不出国打仗,自己会不会同样成功?

康说,他曾经离再一次的成功如此接近:

一名广东老知青钦佩康当年的勇敢无畏,与他长谈数天之后,愿意投资五十万让康操作项目。但这名知青回广东几天后暴病身亡。

康等了四年,也没能等到投资。康强调,如果有投资,他完全有能力再拼一拼。

但现实中唯一可靠的,只有每月250元的低保。

康于是经常上访或是给北京和云南的领导写信,要求落实与其他回国知青一样的军龄算工龄等政策,但接待他的官员时常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

康也曾经要求看中联部的那份61号文到底什么内容,却遭到了拒绝。甚至曾经有官员在康国华被采访后来到康的家中,要求他为这段历史保密。

但这名官员声称,对于康国华的生活难题,他们无权解决。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