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教授、知青林伟健:我是为上大学而生
2009年10月22日 14:23中青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华师大教授林伟健1978年入学后在华工百步梯前留影。

林伟健在瑞典参加学术考察。

对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伟健来说,能参加1977年的高考并如愿考上大学,是因为坚持:即使在那个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年代里,他仍然坚信“知识永远有用”,并为此坚持读书;在面临一次人生重大选择时,因为坚信“我就是为上大学而生的”,最终没有选择中专。

【1974年】

坚持

坚信知识有用 农场挑灯夜读

在农场和工作组中,他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

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学生一样,1973年高中毕业的林伟健因为“文革”被过早地剥夺了读书权利,他的大学梦破碎了。在家里做了几个月的小木匠后,林伟健以一名知识青年的身份“挤”进了汕头潮阳县农场。

农场的生活同样枯燥乏味。林伟健努力使自己充实起来,他到处找书读,但可读的书实在太少,那些广为流行的政治著作对于他来说实在艰深讳莫。

买不到就借,借到了再抄下来,那个年代,因为书籍匮乏,“手抄本”在知青中很是流行。1974年初,林伟健意外拿到了《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和《散文笔谈》3本小破书,这让他如获至宝,尤其是那本《散文笔谈》,内中有老舍、冰心等名家谈如何写好散文,他连夜将整本书抄了下来。

这期间,林伟健在农场意外捡到一只破马灯,稍加修检,居然可以用!这只破马灯成为他夜读的照明工具。这种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生产队长的一次查夜让他不得不放弃点马灯这种危险的行为。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使林伟健无法停下,他购买了一只手电筒,以后不断购买电池,每晚躲在被窝里读书。

1974年8月,林伟健被县里抽调到“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工作组”。在工作组的3年里,林伟健开始系统地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他甚至有一段时间开始学习英语,借到了《许国璋英语》一、二册,自己慢慢啃。

当时林伟健并没有神奇的政治前瞻,能预测到“文革”之后的高考恢复。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有一种学习的冲动和强烈的求知欲,希望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坚信“知识永远有用”。林伟健不得不承认,他在“文革”中闹腾过来的中学时代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反而是在农场和工作组中,他学到了真正有用的东西。

【1975年】

选择

获推荐读中专 毫不犹豫拒绝

“我就是为上大学而生的”

1975年的林伟健曾经有一次绝好的“读书深造”的机会,但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不知好歹”在当时的工作组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遭到了很多非议。

这一年的四五月份,工作组得到一个推荐上中专的名额,把林伟健推荐了上去。让人吃惊的是,当工友将这一喜讯告诉林伟健时,他冷静得出奇,显得并不感兴趣。当工作组找他去读书时,他竟然跑回老家休假去了。

林伟健拒绝上中专的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因此招来了很多非议。不解的人询问原因,林伟健的答复是“我的理想不是上中专,而是上大学”。这个回答被传开后引起了更大的惊诧,继而是嘲笑。

“我就是为上大学而生的”,当时林伟健的真实想法的确如此,并非说上中专比上大学低人一等,而是他的人生追求就是上大学。漂亮整齐的校舍,汗牛充栋的图书,儒雅博学的教授……大学对于林伟健来说就像传说中的天堂,永远充满了神秘、好奇和向往。他一直坚守着梦想不愿放弃。当这种等待一直持续到1977年9月他走进朝阳三滤总成厂时,他隐约有点后悔,反思自己当年拒绝上中专的做法是否太过鲁莽。毕竟,今后他可能一辈子都要和机器打交道了。

【1977年】

转机

边上班边复习 老中青齐赶考

“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应试的有长着胡子的中年人,也有嘴上无毛的毛头小子”

一个多月后,林伟健在收音机中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关于恢复高考的消息。那一刻,除了惊喜,还有庆幸,为自己当年没有去上中专的选择而庆幸。

林伟健找到了车间主任,说出了准备复习考大学的想法。“我看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我全力支持你!”这个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技术工人对林伟健的选择表示出了真诚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林伟健万分感激并且勇气大增。他向车间主任保证,绝对不会因为复习而影响本职工作。当时厂里上班实行“三班倒”,林伟健却从未为了复习而旷过一次工。

当时县城海门中学专门搞了一次考前辅导,请老师来给学生上课。闻听这个消息的林伟健很兴奋,他找到车间主任,很不好意思地提出请一个星期的假去听课,主任很爽快地答应了,甚至在他听课期间,还专门让工友把他的工资送了过去。复习课是在一个小礼堂里上的,当时约坐了一二百人,除了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还有“老三届”和历年的高中生,老少齐聚一堂,每个人都很虔诚地听着老师讲解,那种专注和认真,多年后林伟健仍然记忆犹新。

考试在当时的朝阳五七中学(现朝阳一中)举行,全县积压了10年的考生齐齐涌进考场,潮水一般。当时的考生构成及年龄差距之大,林伟健只有在书中才见过,“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应试的有长着胡子的中年人,也有嘴上无毛的毛头小子”,那才真是一派“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场面。

【1978年】

成功

步入梦想天堂 工友送行难忘

他兴奋极了,心里在大声呼喊:“这就是大学啊!”

1978年初,县里公布了县城首批高考文科入围名单,林伟健成为7名幸运儿中的一个。3月4日,林伟健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那一天,他收到华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被录取到了该校“马列理论师资班”。林伟健成为当年厂里惟一一名考上大学的工人。

3月6日,入学报到前的一天,工友们在车间里为林伟健开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他们每人凑了几毛钱,为林伟健买了纪念品,一只洗衣服用的铁桶,一个行李袋,还有一张床单,这让他很感动。走的那天,车间里的很多工友都赶来林伟健家里为他送行,看到家人为他准备的食品无法携带,有工友当即赶回厂里,用废弃的边角料为他做了一只食品罐。那天,林伟健哭了,他永远也忘不了这群工友。20多年后,林伟健将当初工友送的那张床单洗净晾干,小心地放进箱子里,那是他心底永远的珍藏品。

3月7日晚,林伟健来到了华南工学院,隐约中看到了几幢模糊的楼房,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楼上,有人在读英语,有人在弹钢琴。他兴奋极了,心里在大声呼喊:“这就是大学啊!”

首次恢复高考后的华南工学院显得准备不足。学校宿舍紧张,几十名男生被安排住进了一间大教室内,一直住了一个学期。但同学们毫无怨言。大学对于林伟健来说是神秘而莫测高深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这里,他生平第一次看到了黑白电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