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董加耕的坎坷人生
2009年07月20日 12:08北京广播电视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青年时期的董加耕

1961年,21岁的董加耕高中毕业了。他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在96分以上,还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预备党员,学校已决定保送他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可他却在毕业生就业升学选择登记表上,写下了“立志耕耘,回乡务农”八个大字。

他不去上大学,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当时,全国都在挨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县已饿死了十几口人。他的老父亲,由于饿得受不了,喝了用发芽的慈姑做的汤,结果毒发身亡。他的母亲,一次不小心把能照得见人影的一碗米汤洒在了地上,竟不顾一切地趴倒在地,用舌头舔了又舔。一想到这些,他心便不由得一阵阵发紧。

10天以后,他用一根扁担挑起自己的书和行李,回到了家乡———江苏省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第四生产队。董加耕在农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水田为旱田,稻、麦、棉、绿肥轮作。结果,不仅粮食丰收了,水乡还第一次长出了棉花。董加耕被选为了生产队长,还担任了共青团盐城地委书记、团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执行主席,并被表彰为青年标兵。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0岁生日。这天,毛泽东在家中搞了一个小型生日宴会,董加耕亦在被邀之列,他坐在毛主席的左手边,同桌的还有邢燕子等人。饭前,毛主席专门和他握手合影留念。席间,毛主席谈笑风生,还亲自为他夹了好几回菜,令他感动不已。

然而,董加耕没有想到,随着他的步步高升,正一步步逼近了政治漩涡的中心。1966年12月,他在北京开完会返回盐城,就被人反剪双臂推下了车。

董加耕曾先后五次受到莫名其妙的冲击和审查。让他吃苦头最大的是第四次冲击,他被打成“盐城地区‘5·16’反革命阴谋集团的头子”。非法囚禁了整整3年!当时,有13个壮壮实实的复员军人组成了一个“清查小分队”,轮番对他进行体罚,顶板凳、抽耳光……最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为得到想要的口供,曾强迫董加耕站了整整十八个昼夜!但还是一无所获。董加耕的脚站肿了,就把鞋带儿解开,再肿,只好把鞋脱了,光脚站在水泥地上。连整他的人都说:“董加耕真是条硬汉子!”

1974年,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见到董加耕,问了他在深挖“5·16”中所遭遇的迫害,最后说:“那些整过你的人,现在还和你在一起工作,心里感觉别不别扭?”他只平平淡淡地说了一句:“不能以错对错。”总理听了,禁不住夸奖他说:“这样好,不愧是小董!”

同样难得的是,“文革”中,“三忠于四无限”、“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绝于耳之时,董加耕并没有盲从,结果有人欲置他于死地,抛出了一份《董加耕反对毛泽东思想100例》的奇文,但董加耕仍没有屈服。

林彪折戟沉沙之后,他本以为可不再为令人头疼的“站错队”而困惑了,可是没有想到,殊死的搏斗正在中央高层进行。1975年春,董加耕又被选为了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并出任了团中央“十大”筹备组的第二副组长。当时,团中央“十大”的筹备工作由王洪文主管,筹备组组长是谢静宜。江青曾想拉拢他,请他和邢燕子在钓鱼台看了一次电影,以示“关怀”。谢静宜更是点名要他去北大、清华作“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报告。可他却说:“这个内容怕讲不好,如果是有关上山下乡方面的,叫我去讲讲还可以。讲这个,我还是不去了吧。”

相反,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却毫不退让。董加耕是周恩来逝世后治丧委员会的成员,曾带家人去天安门广场吊唁。上面传达了不许到天安门广场去的通知的第二天,中国青年出版社有12个人抬着一个花圈来向他请示,能不能把花圈送到天安门广场去,他说:“你们

去吧!我要不是值班离不开,也跟你们一起去。”后来,这件事被追查,谢静宜指责他是“立场问题”,张春桥则在日记中写道:“小董不可靠”。

可粉碎“四人帮”后,他却被扣上了“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抵制运动”的大帽子。又一次被隔离了起来。直到12年后的1994年4月,董加耕的案子才经中组部复审、由江苏省纪委发文纠正了当年不正确的结论,落实为“副处级”待遇。

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落差,董加耕平静如初。他说,一个人的品质、理想和追求,不是由他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历史扭曲了我们,我们自己要掌握好平衡。他以为,帽子可以戴,黑锅也可以背,但为人民服务既是一个共产党员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也是义务,一点都不能含糊。

1996年国庆节,一批共和国老劳模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董加耕又见到了邢燕子和侯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热泪盈眶,深感人民群众没有忘记他们。2000年,董加耕从盐城市政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他用16个字总结了自己走过的人生路:“人贵有志,志贵不移,观念更新,不改初衷。”(《北京广播电视报》11.24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