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吴祖康: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9年09月17日 18:56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写在七.七事变七十周年

中国918爱国网总编 吴祖康

2007年7月7日

1、参加日本大馆“花岗遇难先烈”纪念活动的感想

2007年6月27日-7月3日,我参加“花冈受难者联谊会访日代表团”,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能够亲身感受日本友好人士对中国人民的友情。也只有到日本,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中日友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深深扎根在民间的力量。这次代表团的吃住行全部由日本友人承担,我有两次亲眼看到日本友人在结帐前,凑齐份子钱才去买单。更为感人是,很多人为帮助中国战争受害者讨还公道而放弃了自己原来收入丰厚的工作。象这次全程陪同代表团的老田裕美先生(二战强掳中国劳工国际研讨会事务局长)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曾经在七十年代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原来经营有一家旅行社,有很好的收入,并且已经积攒了一千万日元的积蓄。为了帮助中国战争受害者的工作,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连续多年四处奔走,帮助中国受害者向日本政府和有关企业讨还公道,还义务为中国受害者担任翻译和向导,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还有一位东京“枣寺”的主持菅(jian)原钧,一家三代几十年来从事中日友好的工作,他和他的父亲在五十年代初,就参与了在日遇难劳工遗骸的收集、保管并送还中国的工作,他的父亲陪着中国劳工的遗骨睡在一个客厅里整整五年,现在这些遗骨就保存在“天津在日遇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内。“枣寺”至今还供奉着他们的灵位!我们亲眼目睹了“西松劳工诉讼后援会”在西松公司总部门前的示威活动……这些日本友人都有感人的经历,就不一一叙述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不加区分地对待日本人民,那种所谓的“反日”的概念和宣传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反对的是日本的右翼和代表他们的日本政客,日本友好人士是我们的朋友和战友,他们在日本国内也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我们只有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才能使日本的和平力量逐渐壮大起来,才能从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大力推动和促进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

2、参观靖国神社的感受

2007年7月2日,我怀着较为沉重的心情进入靖国神社,看了它的主道上的那些浮雕,这些浮雕纯粹就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也进入了“游就馆”看了一遍,发现靖国神社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史美化得相当“成功”,其中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们是为了拯救亚洲才参与了这场战争!完全回避了日军的兽行和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这就是他们强调的所谓“历史观”问题。我觉得在短期内要从民族观念上发生逆转是非常难办的,只有靠日本人民的觉醒和国际社会的推动才能做到。实际上,靖国神社的问题不单单是甲级战犯的问题。

我想,当我们在要求别人不做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就象当年有一个广为传播的帖子所说的“我们有靖国神社,你们有什么?”的确,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没有向我们的抗日先烈祭拜的地方,没有真正让我们青年一代能够在一个纪念的圣殿里缅怀先烈、激励自我、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这也是我们中国918爱国网在2001年9月18日建立网络“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的初衷,我坚信现实中的“祭奠堂”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3、对日索赔问题和民间诉讼团体的团结

这次参加纪念活动,有记者在一次记者会上提出了关于“花岗和解”的问题,日本的第三大报《每日新闻》发表了专题访谈,指责参与花岗诉讼案的日本律师、日本友人和在日华侨,在达成和解的过程中采用了欺骗的手段,使很多在座的日本友人觉得很沮丧。为了摸清真实情况,我当天晚上就通过国内渠道了解了情况,事实上当事人并没有这样说。这个报道把七年前的一些看法移植到了今天。这样做,就是处心积虑地打击为中国受害者而无私奉献的日本友好人士的积极性,难免让他们对中国的受害者产生一些看法。我认为其真正目的就是在破坏中日友好人士的团结,分裂中国受害者诉讼团体的内部团结。

在日本法院对中国二战受害者宣布关闭诉讼之门的今天,我们都在思索:对日诉讼民间索赔的路应该如何走下去?我们认为:首先有必要总结我们这十几年来的斗争经验和进行反思,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新认识2000年底的“花冈和解”!正像一位华文报纸的记者所说:如何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二战遗留问题?

难能可贵的是,在当年的否定和骂声中,在日华侨林伯耀先生和日本友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解决被掳日劳工问题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8月18日天津“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开馆,由日本友好人士筹建的“花冈遇难劳工烈士纪念馆” 已经在当地买下建馆的地块,日本各诉讼律师团已经联合提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方案......同时也正在继续追诉日本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在被掳日劳工问题上的责任。

十几年来二战受害者通过日本法庭的诉讼斗争,向中日两国的民众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并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如何让那些在世日已不多的老人们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候少点遗憾,多些安慰--难道不是我们作为后辈的首要责任吗?

我很期盼我们国内的诉讼团体能以民族大义为重,重新团结起来,尤其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4、对抗战老兵的关怀和援助

抗日战争期间,无数英烈为保家卫国,抗暴驱倭,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但他们的历史功勋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和评价。

他们有弹尽油绝驾机撞击倭舰、首创自杀攻击的飞行员,有的整营整团全员玉碎,有八百壮士浴血死守四行仓库,有冒着枪林弹雨游过苏州河给八百壮士送国旗的十四岁女童军杨惠敏,有血战昆仑关、歼敌二万的第五军,有湘西会战大败日寇的王耀武,有以血洗前耻,慷慨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这些长眠战场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纪念。

历史象一个巨人无声无息的看着我们。

历史无畏权势的原因是“权势”奈何“历史”不得。我们的抗战老兵曾经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可是他们至今毫无补助和救助。他们几乎是100%的丧失了劳动的能力,不少人还是孤寡老人,他们生活的艰难将永远的载入史册。历史的长河是漫长的,我们中华民族还会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吗?一个老人就影响一个村,一个县,影响三代人啊!原侵华日军老鬼子,他们无一例外每月拿着日本天皇的“恩给”,有6~15万日圆。原侵华日军战死军人的遗属也有日本天皇的“恩给”6~15万......我们纪念抗日战争不能只挂在嘴上--要有行动!历史这个巨人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时间三、五年,政府军老兵占中国人口总数的千分之零点二。关心和关怀这些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年“七七事变”七十周年,我们参与了“七七事变”亲历者重聚卢沟桥活动,这是卢沟桥事变70年来最后一张写真 ;这是抗日战争胜利62年来最后一张有战争亲历者出现场面;这是中日战争活着的参战者最后一次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亮相。从老兵为了赴京怕承办单位承担责任而签订的《生死状》以及入住宾馆不会使用抽水马桶的苍凉,再看到他们在阔别七十年后再次踏上卢沟桥头时那苍老的面容时,我们真有点感到无地自容。

我们在2004年4月24日发起的援助抗战老兵的活动,虽然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但很少有企业参与,也很难看到相关部门有什么动作。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国威集团”发起的活动,值得企业界推而广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抗战老兵能安享晚年,我们要共同搀扶他们,希望看见夕阳下有他们灿烂的笑脸。

5、抗战纪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式

我们搞网络抗战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整整八个年头了,其间经历了曲折也经历了反思,更主要的是看到了有那么多日本的友好人士在为中国人民无私地工作。我们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根本而不是什么“反日”教育也不是“国耻”教育。我们的宗旨是: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为了把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深入更广泛,我们在北京注册了一个公司,并正在运作一个项目,目的就是要倡导我们的年轻一代,树立“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的人生观,以弘扬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和传统,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革命前辈的夙愿,为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祖国的目标,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从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能真实体现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的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和其他的传播手段,通过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祖康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