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鸿德:无雕琢的脚印(第三章)
2009年05月06日 17:23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原定先休息几天,再组织学习,然后再参加劳动。7月下旬正是麦收大忙时节,所以只休息了两天就把我们拉到第号里去了。今天的任务是给联合收割机大道,每人发了一把镰刀。

第一次来到地号里,哇。太壮观了,一望无际,金光闪闪的麦浪,微风吹过,层层叠叠,远处的联合收割机犹如波浪里的巨轮,随着波澜在起伏,正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到的,你会惊叹前人造出"麦浪"这个词。东面是完达山,迭宕起伏,顺着山势,西边就是闻名全国的三江平原--俗称"北大荒"。这一派壮阔的景观我从来没有亲历过,给人一中心旷神怡,波澜壮阔的感觉。人的心胸都会觉得无比开阔。

联合收割机又称"康拜因",它把一排排的麦子扫进自己的大肚字,出来就是黄澄澄的麦粒了。过去这种场面只能在电影里见到。由于没有自动康拜因,所以我们还得先打出一条牵引道出来。

打道用不了多宽,四米左右,所以把人分成几段,交替的向前割,领队的叫张高钦,四川人,说话很逗,他说他最喜欢听我讲话,有一点喉音,发音标准,特别好听。干起活来真能看出人的本性,龚文元干起活来像拼命,脱了上衣,抡起膀子,呼啸着干活,而且后来一直是这样,的确引人瞩目,大家从心里佩服,没多久就被任命为副班长。张金城一伙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不紧不慢,走走停停,东张西望,一付游手好闲的架式。

只打了一天的道,第二天就我们发到晒麦场去了,晒场上,老职工们扛着麦包,上跳板有如走马灯,看的我们心里好痒,有好几个人已经在跃跃欲试了,一开始老职工还怕我们干不了,只给我们装半包,可年青人争强好胜,富于冒险,而且半包软绵绵的还不好扛,争着扛满包,反正十七,八的小伙子,有的是劲,扛起来也是快步如飞。不知谁说了一句:"你看,咱们一干,他们就在那儿歇着了。"果然也是,可能人家也是累着了吧。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麦子,我们晒场有三个场区,每个场区都比足球场大,一个生产队要种6,7千亩小麦,而且今年又是少有的丰收年,连老职工都这么说。

麦子打下来水份较大,要不停的翻晒,就是用木锨横竖翻沟,走着翻不过瘾,索性跑起来干,一边跑一边呼啸着,年青人永远充满     生气,特别是我们北京人 ,就是有一种天子脚下臣民的味道,自负而不张狂,沉稳带着天真。

我们十九中来的`人都还比较老实,没染上什么坏毛病,可有些人就不怎么样了,那个张金城早晨九点还不来上班,你可知道我们可是早晨六点半就出工的啊。还有个叫鲍建南的,他是扒车来的,干活也不好。翠微中学的王权特别有意思,长的挺胖,外号"王胖子",人缘特好,大家都挺喜欢他,虽然干活不怎么样。有一次,大家都在晒场干活,他不知跑那去了,原来他跑到地号里,趁司机不在把汽车开跑了,据他自己交代,开了有四十分钟,少不了一顿臭骂。景小宝表现不错,100中的,听说他爸爸是北京军区的参谋长,他干起活来象牛一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毛鸿德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