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何能同时获胡适傅斯年提名中研院院士?
核心提示:人文组的遴选由胡适和傅斯年各拟一个名单,胡适提名17人,傅斯年提名21人,相同的人选有15人,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两人都提了郭沫若,虽然郭沫若的品行操守不敢让他们苟同,政治立场也不一样,但郭的确是有点真才实学,可见傅斯年与胡适是任人唯贤。
本文摘自:《在台湾》,作者:周为筠,出版:金城出版社
傅斯年一生虽痛恨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却依然把国家的前途寄托于国民党,他同国民党始终保持着一种“疏而不离、亲而不近”的关系,宛如一对有“孽债”的父子,虽然血脉相连,却一直矛盾不断。作为“老子”的傅斯年,
对于一塌糊涂的国民党政权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常言道“恨之愈切,爱之愈深”,傅斯年放不下对国民党这个“孬种”的牵挂与责任心,不断地指指点点,打打骂骂,深陷在政治漩涡当中。正如他所言:“我本以不满于政治社会,又看不出好路线之故,而思遁入学问。偏又不能忘此生民,于是在此门里外跑去跑来,至于咆哮,出也出不远,进也住不久,此其所以一事无成也。”这虽是他的自谦之言,但是也透露出其身心的无奈与窘困。
蒋介石看人、用人是非常有一套的,他对傅斯年的忠心自然看得清清楚楚,心底认为傅“确系党国一个难得的人才”,对他非常重视和器重,并一再予以重用。蒋介石本人对傅斯年经常性的批评和劝告,表现出难得的虚心纳谏的雅量,时常能接受多少是多少,一般从不去计较他的犯上。蒋介石爱才惜才,知道傅斯年的身体不太好,还特意在1947年安排他去美国治病。
在傅斯年去美国期间,国民党立法委员会选举,蒋介石依然提名傅斯年为立法委员。傅斯年知道后一再写信坚辞不就,说自己乃一介书生,世务非其所能,并说:“如在政府,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以为一介之用。”傅斯年明白他与国民党“父子”关系的合理之处, 若是再亲密一步,他精神独立的地位将一去不复返。作为在野之人或徘徊在政府外围,既可以自由“放炮”发飙,又能同政府处在“老子”教训“儿子”的宽松状态之下,并不用考虑各种繁文缛节而少受拘束,避免了令人生厌的勾心斗角。自己一旦跨入政府大门,就如同媳妇过了门,一切身不由己了。
蒋介石个人对傅斯年确有知遇之恩,但傅斯年并没有因为这层关系,就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他虽与国民党有很多渊源,但终其一生还是不肯加入国民党,这次不肯加入政府也是他一贯的坚持。蒋介石执意让傅斯年这个民主人士点缀自己党国政府的门面,
最后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轮番来做傅斯年的思想工作,
傅斯年百般无奈之下只好退了一步。
1948 年初,傅斯年远在美国就医,接到几次关于院士选举的文件,等他8月从美国治病回来后,国内国共形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民党政权早已江河日下摇摇欲坠。就在这风声鹤唳、风雨飘摇的政局下,傅斯年依然积极组织并参加了中央研究院遴选中国的第一批院士的会议。这次会议一共选出81名院士,囊括了各学科的顶尖专家。院士分人文、数理和生物三组遴选产生。各组院士都是业界赫赫有名的顶级高手,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人文组的遴选由胡适和傅斯年各拟一个名单,胡适提名17人,傅斯年提名21人,相同的人选有15人,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两人都提了郭沫若,虽然郭沫若的品行操守不敢让他们苟同,政治立场也不一样,但郭的确是有点真才实学,可见傅斯年与胡适是任人唯贤。但对治学门径不同的钱穆, 他们却没有那么大度,所以这让后人诟病傅斯年有“学霸”作风。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在傅斯年的提名中自己大名赫然在列,胡适则大公无私地不提自己,两人性格由此可见一斑:有“大炮”之称的傅斯年性格磊落,不怕蜚短流长;胡适则秉性柔韧温和,广结善缘而少有敌人,包括与他笔战的私下也成为了朋友。胡适不提自己,符合他的为人;而傅斯年不提自己名,就显得有点矫情了。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次院士评选中,傅斯年麾下的史语所独占鳌头。史语所陈寅恪、赵元任、李济、梁思永、李方桂、董作宾、吴定良等8人悉数名列人文组院士中。傅斯年大有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之势!这么多年管理史语所,傅斯年真是功莫大焉!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6211044
1佛山政协会议门口的豪车 -
7635166
2莫斯科一起枪战致4人亡 -
6398296
3房企搞宣传狂撒现金 市民疯抢 -
5634496
4刘汉团伙被抓捕现场画面、武器库内景曝 -
5055566
5鄱阳湖现江豚群 -
4917993
6涉黄男女被堵在床上 -
3646040
7大爷自造“兰博基尼”送孙子 -
3045147
8深圳原副市长袁汝稳年初二坠亡(图)